[发明专利]一种祛除口腔烟味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455701.5 | 申请日: | 2022-1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44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 发明(设计)人: | 尹阔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小阔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8/99 | 分类号: | A61K8/99;A61K8/9789;A61K8/37;A61K8/34;A61K8/365;A61K8/86;A61K8/60;A61K8/41;A61Q11/00 |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铭洋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6 | 代理人: | 徐琪琦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祛除 口腔 烟味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祛除口腔烟味的组合物,按质量百分比计算,由以下各原料成分组成:0.1‑10%山梨(糖)醇、0.01‑0.25%羟苯甲酯、0.01‑0.1%度米芬、0.01‑3%赤藓醇、0.01‑2%木糖醇、0.001‑0.5%三氯半乳糖、0.01‑0.5%柠檬酸钠、0.01‑10%乳酸杆菌发酵产物、0.01‑0.05%柠檬酸、0.01‑0.5%乳酸杆菌、2‑3%柿果提取物、0.5‑1%泊洛沙姆、1‑2%药鼠尾草叶提取物、1‑2%乳酸锌以及余量水。柿果提取物在加入上述组合物后,柿果提取物中的碳基变得缺乏电子,容易被烟味中VSCs所携带的S攻击,从而有效清除一部分烟味;除此之外,柿果提取物中中的部分OH基易被烟味中的VSCs醯化,也能清除一部分烟味,所以能有效清除烟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祛除口腔烟味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义军[1]等人在研究中发现吸烟者口腔中VSCs含量明显高于非吸烟者,非吸烟者吸烟后口腔中VSCs含量较吸烟前明显提高,说明吸烟可提高口腔VSCs含量,VSCs含量的升高是口臭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烟气中本身含有挥发性含硫化合物(VSCs),所以如何有效祛除吸烟后口腔残留的VSCs成为重点的难题,目前针对该难题的解决方案如下:
公开(公告)号为CN110041999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去除尼古丁、烟味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利用具有杀菌、去味、杀虫、增香的香料祛除烟味,但是香料只能利用其香气短暂掩盖烟味,并不能将引起烟味的VSCs等物质有效祛除。
综上所述,如何开发一款可有效祛除残留在口腔中的VSCs的组合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义军,凌天牖,尹晓敏等.吸烟对口腔挥发性硫化物含量的影响[C]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六届全国口腔黏膜病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祛除口腔烟味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祛除口腔烟味的组合物,按质量百分比计算,由以下各原料成分组成:
0.1-10%山梨(糖)醇、0.01-0.25%羟苯甲酯、0.01-0.1%度米芬、0.01-3%赤藓醇、0.01-2%木糖醇、0.001-0.5%三氯半乳糖、0.01-0.5%柠檬酸钠、0.01-10%乳酸杆菌发酵产物、0.01-0.05%柠檬酸、0.01-0.5%乳酸杆菌、2-3%柿果提取物、0.5-1%泊洛沙姆、1-2%药鼠尾草叶提取物、1-2%乳酸锌以及余量水。
优选的,所述乳酸杆菌发酵产物包括副干酪乳杆菌Lpc-37、乳双歧杆菌-HN019、嗜酸乳杆菌-NCFM、干酪乳杆菌-Lc11。
优选的,一种双层漱口水,包括上述的祛除口腔烟味的组合物以及2%-10%肉豆蔻酸异丙酯、1-2%蜂胶成分、0.05-0.1%香精。
优选的,制备方法如下:
S1:将羟苯甲酯加热水溶解后加入泊洛沙姆搅拌溶解均匀,降温至45℃后加入山梨(糖)醇、度米芬、赤藓醇、木糖醇、三氯半乳糖、乳酸杆菌发酵产物、柿果提取物、乳酸杆菌、药鼠尾草叶提取物和乳酸锌,搅拌溶解均匀;
S2:用柠檬酸钠、柠檬酸调节pH至6-8左右,搅拌均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祛除口腔烟味的组合物由以下各原料成分组成:山梨(糖)醇、羟苯甲酯、度米芬、赤藓醇、木糖醇、三氯半乳糖、柠檬酸钠、乳酸杆菌发酵产物、柠檬酸、乳酸杆菌、柿果提取物、泊洛沙姆、药鼠尾草叶提取物、乳酸锌以及余量水。柿果提取物在加入上述组合物后,柿果提取物中的碳基变得缺乏电子,容易被烟味中VSCs所携带的S攻击,从而有效清除一部分烟味;除此之外,柿果提取物中中的部分OH基易被烟味中的VSCs醯化,也能清除一部分烟味,所以能有效清除烟味。
乳酸杆菌能发酵产生以乳酸、乙酸为主的有机酸,吸收利用VSCs中的胺类物质,并通过氨代谢酶类将含氮的物质氧化分解为NH-N,NO-N,NO-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小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小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557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