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转向节的耐久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410088.5 | 申请日: | 2022-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55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 发明(设计)人: | 何家盼;何俊艺;乐启清;熊银花;何延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1M17/06 | 分类号: | G01M17/06;G01M13/00;G01R31/00;G01R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专赢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797 | 代理人: | 张婧 |
| 地址: | 412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转向 耐久 试验装置 及其 试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转向节的耐久试验装置,属于转向节耐久试验领域。在横向筒的内腔横向插入摩擦轴杆,摩擦轴杆的两端贴合于承载筒的内腔壁,当工作人员横向推动检测单元整体时,带动摩擦轴杆在横向筒的内腔进行移动,摩擦轴杆在移动的过程中其外表面与打磨块的表面进行摩擦,摩擦轴杆表面在打磨下产生废屑,废屑在摩擦轴杆左右往复移动的过程中,由横向筒的两端将废屑通过贯穿腔掉落至承载筒的内腔,从而对放置在承载筒内腔的转向节进行倾洒,从而模拟当转向节受到外界杂质倾洒后的状态,从而转向节各个部位连接处进行测试,测试在杂质倾洒后的转向疲劳度是否达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向节耐久试验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转向节的耐久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转向节,是汽车转向桥中的重要零件之一,能够使汽车稳定行驶并灵敏传递行驶方向,转向节的功用是传递并承受汽车前部载荷,支承并带动前轮绕主销转动而使汽车转向。在汽车行驶状态下,它承受着多变的冲击载荷,因此,要求其具有很高的强度。
专利号CN202122921155.7公开了一种汽车转向节的耐久试验装置,所述耐久试验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夹具的底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用于固定转向节的减震器安装点夹具,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带有摆臂球销用于固定转向节的摆臂安装点夹具,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带有转向拉杆球销的转向拉杆安装点夹具,设置在转向节上用于夹紧转向节轮毂轴承的转向节轮毂轴承夹具,设置在所述转向节轮毂轴承夹具上且安装在转向节上用于安装制动卡钳的制动限位夹具,设置在所述转向节轮毂轴承夹具上用于传递动力的动力加载单元,及设置在所述动力加载单元上用于提供动力的动力单元。
此专利能够在满足三个方向依次加载的同时,不需要单独加工制动工况的工装,还能减少不同加载方式之间切换的时间,便于安装;但无法对杂质倾洒后的转向节进行疲劳度检测。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转向节的耐久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转向节的耐久试验装置,包括安装单元和检测单元,所述安装单元包括吊挂机构及设置于吊挂机构前端面的打磨机构,所述打磨机构的两端安装有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组装环及设置于两组组装环之间的传导竖杆,所述组装环的内端面环形阵列设置有传导件,所述传导件的另一端夹持设置有串联环,两组所述串联环之间通过承载筒进行连接,所述承载筒的外表面贯穿开设有贯穿腔,整体装置通过吊挂机构挂置于墙面上,接触条的后端面并不与墙面贴合,下方的组装环底端面与地面贴合,将需要进行实验的转向节自上而下通过串联环垂直放入承载筒的内腔,在传导件与组装环的连接处外接电源,多处电流同时汇入串联环中,在上下两组串联环的中间形成静电场,工作人员能够观察承载筒内腔的转向节,其在高压静电场下是否会造成连接处损坏的情况发生。
优选的,所述吊挂机构包括接触块及设置于两组接触块之间的安装件,两组所述安装件之间夹持设置有接触条。
优选的,所述打磨机构包括承载杆及设置于承载杆另一端的衔接杆,所述衔接杆的下端面安装有盛料机构,所述盛料机构的底部设置有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的侧端面贴合于接触条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盛料机构包括加重板条及设置于加重板条下端面的横向筒,所述横向筒的内腔壁排列设置有打磨块,所述打磨块为一种合金材质制成的构件,在横向筒的内腔横向插入摩擦轴杆,摩擦轴杆的两端贴合于承载筒的内腔壁,当工作人员横向推动检测单元整体时,带动摩擦轴杆在横向筒的内腔进行移动,摩擦轴杆在移动的过程中其外表面与打磨块的表面进行摩擦,摩擦轴杆表面在打磨下产生废屑,废屑在摩擦轴杆左右往复移动的过程中,由横向筒的两端将废屑通过贯穿腔掉落至承载筒的内腔,从而对放置在承载筒内腔的转向节进行倾洒,从而模拟当转向节受到外界杂质倾洒后的状态,从而转向节各个部位连接处进行测试,测试在杂质倾洒后的转向疲劳度是否达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未经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100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