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中间法兰的触头座的制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400969.9 | 申请日: | 2022-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21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 发明(设计)人: | 刘翠然;宋白杨;张东晓;高富强;魏艳卿;曹容哲;石红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理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B21J5/02 | 分类号: | B21J5/02;B21J1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迎硕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12 | 代理人: | 张群峰 |
| 地址: | 47102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中间 法兰 头座 制造 方法 | ||
带有中间法兰的触头座的制造方法,触头座具有内、外径均一致的第一和第二圆筒部以及位于两圆筒部之间的中间法兰,该法兰内径与两圆筒部相同,外径大于两圆筒部外径,该方法包括:提供直径对应于中间法兰外径的圆棒坯料;通过第一模压工序将圆棒坯料形成具有圆柱形内腔的中间棒料,而且中间棒料具有外径对应于两圆筒部外径的第一部段、外径对应于中间法兰外径的第二部段以及位于第一和第二部段之间的过渡圆锥部;通过第二模压工序将中间棒料形成具有触头座轮廓的半成品;以及精饰半成品以去除多余部分,从而形成触头座产品。本发明的方法借助分步挤压为主的组合手段制得了性能可靠的触头座,显著降低了材料浪费,提高了尤其大规模生产时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一种触头座的制造方法或工艺。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中间法兰的触头座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触头座作为电连接器的组成部件被广泛使用。例如,带有中间法兰的触头座广泛使用于超高压导电开关中。由于存在中间法兰,现有技术采用对以法兰为界的一端进行挤压成型并且对以法兰为界的另一端进行切、削等机加工的方式来制造。一方面,这种制造方法机加工时不可避免地要浪费掉相当一部分金属材料,从而增加了产品成本。另一方面,切、削等机加工的效率相对于模压成型来说,生产效率更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中间法兰的触头座的制造方法,其不仅能显著降低金属材料的浪费,而且能提高尤其大规模生产时的生产效率。
本发明所要制造的带有中间法兰的触头座具有一体形成的且同轴的第一圆筒部、第二圆筒部以及位于第一圆筒部和第二圆筒部之间的中间法兰,其中第一圆筒部、第二圆筒部和中间法兰具有相同的内径(也就是触头座具有轴向上尺寸一直不变的圆柱形内腔),第一圆筒部和第二圆筒部具有相同的外径,中间法兰的外径则大于第一圆筒部和第二圆筒部的外径。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实心)圆棒坯料,该圆棒坯料的直径对应于中间法兰的外径(两者基本相等);
提供第一凹模,第一凹模具有同轴的圆柱形上腔和圆柱形下腔,圆柱形上腔和圆柱形下腔之间形成过渡(截头)圆锥面,其中圆柱形上腔的直径对应于中间法兰的外径,圆柱形下腔的直径对应于第一圆筒部和第二圆筒部的外径;
提供第一凸模,第一凸模具有圆柱形形状,其直径对应于第一圆筒部、第二圆筒部和中间法兰的内径;
提供第一圆垫,其直径对应于第一凹模的圆柱形下腔的直径;
将第一圆垫置入第一凹模的圆柱形下腔中,并将圆棒坯料置入第一凹模的圆柱形上腔中;
将第一凸模与第一凹模对位后,下压第一凸模以对圆棒坯料进行正反复合挤压,直至第一凸模连带圆棒坯料强力压到第一圆垫上,从而形成具有圆柱形内腔的中间棒料,而且中间棒料具有外径对应于第一圆筒部和第二圆筒部外径的第一部段、外径对应于中间法兰外径的第二部段以及位于第一部段和第二部段之间的过渡圆锥部,其中第一部段在内腔端面带有连皮;
提供第二凹模,第二凹模具有同轴的圆柱形上腔和圆柱形下腔,圆柱形上腔和圆柱形下腔之间形成过渡圆锥面,其中圆柱形上腔的直径对应于中间法兰的外径,圆柱形下腔的直径对应于第一圆筒部和第二圆筒部的外径;
提供芯轴,芯轴具有圆柱形形状,其直径对应于第一凸模的直径;
提供第二圆垫,其直径对应于第二凹模圆柱形下腔的直径,第二圆垫的至少一个端面具有用于与芯轴相接触的第一部分和用于在模压过程中对受压棒料起轴向限位作用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位于第一部分的外围;
提供第一部段外径保持模,第一部段外径保持模总体具有圆筒状构造,其内径对应于中间棒料第一部段的外径,外径则对应于中间棒料第二部段的外径,第一端部在装配状态下与中间棒料上端面平齐,第二端部在装配状态下与中间棒料过渡圆锥部构成形状互补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理工学院,未经洛阳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009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