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站测向定位的解时差定位模糊方法、介质及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382141.5 | 申请日: | 2022-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92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 发明(设计)人: | 李超;徐汉林;何超;彭文超;朱江;张慧君;李强斌;肖龙;谢伟;彭胜;沈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S5/06 | 分类号: | G01S5/06;G01S5/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舒盛 |
| 地址: | 610036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测向 定位 时差 模糊 方法 介质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站测向定位的解时差定位模糊方法、介质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中心定位站将各辅助定位站的原始数据集齐,并对原始数据进行数据分组;根据各定位站信号情况,选择基线较长的定位站进行交叉定位;以交叉定位的位置反算时差;根据各定位站部署情况和测向精度估计时差误差;根据反算时差和时差误差生成时差门限;数据分组后,时差定位支路进行逐脉冲时差配对;根据时差门限对时差配对结果进行滤波;根据滤波后的时差配对结果,进行点迹计算,关联航迹。通过本发明,在满足目标共视要求的前提条件下,时差定位的基线可进一步的延长,有利于提升时差定位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信号侦察定位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多站测向定位的解时差定位模糊方法、介质及装置。
背景技术
无源定位设备具备隐蔽性高、作用距离远和目标识别能力强等优点,是获取目标信息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交叉定位和时差定位。其中,时差定位技术由于定位精度高、定位算法简单,在工程实现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该技术利用同一辐射源信号到达多站的时间差进行定位的一种无源定位方法。时差定位定位精度与基线长度密切相关,基线越长定位精度越高,但基线拉长后,定位模糊的问题随之而来,尤其当辐射源信号为高重频信号时,造成的模糊配对问题更为严重,难以实现准确定位。
时差定位模糊问题国内外研究较多,包括基于统计的解模糊方法、利用辅助信息的解模糊方法和针对特殊目标的处理方法。基于统计的解模糊的方法包括:(1)根据真实目标位置在短时间内不可能突变而虚假点位置突变的原理消除定位模糊;(2)利用脉冲到达时差的直方图消除定位模糊。利用辅助信息解模糊的方法主要通过增加单站辅助测向以区分目标所处空域,根据不同空域具有不同的脉冲到达顺序去除一部分虚假时差配对来解定位模糊。针对特殊目标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利用脉冲间隔增量解时差定位模糊的方法、利用运动目标的多普勒信息去除时差定位模糊和利用目标运动引起的径向偏移对到达时间产生的微量调制解模糊等。
上述方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时差定位模糊的问题,但对高重频信号或多目标信号交织解定位模糊仍然存在改进的空间,比如高重频、多信号交织模糊解算计算量大,不具备发散特性的虚假定位点不能较好地进行区分,主站增加辅助测向的方法只包含一维信息,去模糊能力较弱,运动特性目标解模糊要求条件较高,广泛应用能力不足。
综上,随着侦察设备使用要求越来越高,设备使用方式越来越灵活,各定位站均具备单系统测向能力、双系统组合使用时具备交叉定位能力、三系统及以上组合使用时具备时差定位和综合定位能力。此类设备多站时差定位时,存在两类问题:
一是面对高重频信号,多目标和复杂电磁环境信号交织的条件下,不可避免的出现定位模糊;
二是时差定位对目标信号的共视要求较高,定位站与定位站之间的基线距离不可能太长,测向用于直接定位时,交叉定位误差远大于时差定位,测向交叉定位直接使用意义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基于多站测向定位的解时差定位模糊方法、介质及装置,以解决定位模糊和时差定位时的侧向信息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多站测向定位的解时差定位模糊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各定位站根据使用要求部署完成后,开展时差定位侦察工作,通过定位站间通信,中心定位站将各辅助定位站的原始数据集齐,并以信号特征参数对原始数据进行数据分组;
S20,生成时差门限:
S21,根据各定位站信号情况,选择基线较长的定位站进行交叉定位;
S22,以交叉定位的位置反算时差;
S23,根据各定位站部署情况和测向精度估计时差误差;
S24,根据反算时差和时差误差生成时差门限;
S30,数据分组后,时差定位支路进行逐脉冲时差配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821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