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背板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338698.9 | 申请日: | 2022-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94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 发明(设计)人: | 蒿杰;胡文庆;张景超;洪祥镇;赵良田;马赛 | 申请(专利权)人: | 芯跳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3/40 | 分类号: | G06F13/40;G06F13/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杨小庆 |
| 地址: | 5107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 串行 计算机 扩展 总线 标准 背板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背板包括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插槽、交换芯片、以太网接口及串行连接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插槽与交换芯片连接,以太网接口与交换芯片连接,串行连接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与交换芯片连接,通过扩展单个人工智能服务器的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背板上的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插槽,增强人工智能服务器的扩展性,提高单个人工智能服务器的计算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服务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背板。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人工智能服务器广泛应用于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视频分析等领域。随着人工智能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数据计算量日益庞大,因此,如何提高人工智能服务器的计算性能和扩展性便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背板,用以增强人工智能服务器的扩展性,提高单个人工智能服务器的计算性能。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背板,所述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背板包括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插槽、交换芯片、以太网接口及串行连接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其中:
所述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插槽与所述交换芯片连接,所述以太网接口与所述交换芯片连接,所述串行连接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与所述交换芯片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背板,所述交换芯片包括第一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交换芯片和第二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交换芯片;所述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插槽的数量为n,n为正整数;其中:
与所述第一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交换芯片连接的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插槽的数量为m,其中,n=2m;
与所述第二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交换芯片连接的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插槽的数量为m。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背板,所述以太网接口包括第一以太网接口和第二以太网接口;所述第一以太网接口与所述第一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交换芯片连接;
所述第二以太网接口与所述第二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交换芯片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背板,所述串行连接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包括第一串行连接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和第二串行连接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所述第一串行连接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与所述第一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交换芯片连接;
所述第二串行连接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与所述第二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交换芯片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背板,所述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背板还包括第一多路复用器和第二多路复用器;通过所述第一多路复用器和所述第二多路复用器建立所述第一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交换芯片与所述第二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交换芯片的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背板,第一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插槽通过所述第一多路复用器与所述第一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交换芯片连接,第二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插槽通过所述第二多路复用器与所述第二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交换芯片连接;所述通过所述第一多路复用器和所述第二多路复用器建立所述第一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交换芯片与所述第二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交换芯片的连接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多路复用器断开所述第一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插槽与所述第一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交换芯片的连接,以及通过所述第二多路复用器断开第二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插槽与所述第二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交换芯片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芯跳科技(广州)有限公司,未经芯跳科技(广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386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碳化硅微粉粒度水分含量检测方法
- 下一篇:冲压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