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频时钟占空比校准电路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338121.8 | 申请日: | 2022-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00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 发明(设计)人: | 周前能;陈际宇;李红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邮电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3K3/017 | 分类号: | H03K3/017;G06F1/06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102 | 代理人: | 刘小红 |
| 地址: | 400065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频 时钟 校准 电路 | ||
1.一种高频时钟占空比校准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时钟占空比检测电路(1)及时钟占空比调整电路(2),其中,所述时钟占空比检测电路(1)的信号输出端接所述时钟占空比调整电路(2)的信号输入端,所述时钟占空比调整电路(2)的信号输出端接所述时钟占空比检测电路(1)的信号输入端,所述时钟占空比调整电路(2)产生输出时钟信号,所述时钟占空比检测电路(1)对所述时钟占空比调整电路(2)的输出时钟信号进行校准;所述时钟占空比调整电路(2)的输出时钟信号为所述时钟占空比检测电路(1)中的PMOS管M10及PMOS管M11的栅极提供控制信号,使得所述时钟占空比检测电路(1)中电容C1及电容C2获得相应的电压并为所述时钟占空比调整电路(2)提供控制信号,进而控制输出时钟信号上升沿的延时及下降沿的延时,从而获得输出时钟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频时钟占空比校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钟占空比检测电路(1)包括:电流源Ibias、NMOS管M0、PMOS管M1、PMOS管M2、PMOS管M3、PMOS管M4、NMOS管M5、NMOS管M6、PMOS管M7、PMOS管M8、PMOS管M9、PMOS管M10、PMOS管M11、NMOS管M12、NMOS管M13、电容C1、电容C2以及单转互补信号电路STC,其中电流源Ibias的一端分别与PMOS管M1的源极、PMOS管M2的源极、PMOS管M7的源极、PMOS管M8的源极以及外部电源VDD相连,电流源Ibias的另一端分别与NMOS管M0的漏极、NMOS管M0的栅极以及NMOS管M5的栅极相连,NMOS管M0的源极分别与NMOS管M5的源极、NMOS管M6的源极、电容C1的一端、NMOS管M12的源极、NMOS管M13的源极、电容C2的一端以及外部地GND相连,PMOS管M1的栅极分别与PMOS管M2的栅极以及外部偏置VB相连,PMOS管M1的漏极与PMOS管M3的源极相连,PMOS管M3的栅极分别与PMOS管M3的漏极、PMOS管M4的栅极以及NMOS管M5的漏极相连,PMOS管M2的漏极与PMOS管M4的源极相连,PMOS管M4的漏极分别与NMOS管M6的漏极、NMOS管M6的栅极、PMOS管M9的栅极、NMOS管M12的栅极以及NMOS管M13的栅极相连,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PMOS管M7的栅极、PMOS管M10的漏极、NMOS管M12的漏极、逻辑电路logic的输入端H2以及跨导运算放大器Gm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与PMOS管M8的栅极、PMOS管M11的漏极、NMOS管M13的漏极、逻辑电路logic的输入端H1以及跨导运算放大器Gm的同相输入端相连,PMOS管M7的漏极分别与PMOS管M8的漏极以及PMOS管M9的源极相连,PMOS管M9的漏极分别与PMOS管M10的源极以及PMOS管M11的源极相连,PMOS管M10的栅极与单转互补信号电路STC的输出端CLK1n端相连,PMOS管M11的栅极与单转互补信号电路STC的输出端CLK1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频时钟占空比校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钟占空比检测电路(1)中,NMOS管M12的沟道宽长比是NMOS管M6的α倍,NMOS管M13的沟道宽长比是NMOS管M6的α倍,使得从电容C1和电容C2上抽取电流的能力相同;PMOS管M10的栅极、PMOS管M11的栅极分别被单转互补信号电路STC的输出信号端CLK1n、输出信号端CLK1控制,进而控制电容C1与电容C2的充放电时间;PMOS管M7的栅极、PMOS管M8的栅极分别与PMOS管M10的漏极、PMOS管M11的漏极相连且构成共模反馈结构,有效地抑制电容C1以及电容C2的电压对充电电流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邮电大学,未经重庆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3812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锅炉与热电联产机组负荷控制方法
- 下一篇: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