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腹下布局超声速进气道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317126.2 | 申请日: | 2022-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90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 发明(设计)人: | 万丽颖;周晓华;卢杰;刘涛;任志文;赵胜海;安平;屈冬平;童佳慧;王春利;陈尊敬;赵政衡;万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42B15/00 | 分类号: | F42B15/00;B64D33/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 地址: | 330095***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布局 超声速 进气道 | ||
1.一种腹下布局超声速进气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超声速导弹躯体(1)下腹的超声速进气道前体压缩面(2),超声速进气道前体压缩面(2)后方接进气道主体;在超声速导弹躯体(1)对称面上建立坐标系,其中:XY坐标平面为对称面,X、Y、Z轴分别为航向、竖向、横向;所述的超声速进气道前体压缩面(2)为变曲面设计,其沿X轴方向采用三级局部等熵压缩,依次分别为:前级斜激波压缩(21)、中级等熵压缩波(22)、后级斜激波压缩(23),对应的各压缩角δ1、δ2、δ3按等强度压缩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下布局超声速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声速进气道前体压缩面(2)关于对称面对称,且沿Z轴采用变压缩角设计:压缩角从对称面开始,沿Z轴方向向两边依次递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下布局超声速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道主体包括超声速进气道隔离段(7),超声速进气道隔离段(7)前端为气道进口;气道进口底部为超声速进气道唇罩(3),两侧为超声速进气道侧板(4);所述的超声速进气道唇罩(3)采用激波封口设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腹下布局超声速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声速进气道唇罩(3)还采用前掠设计,前掠角结合进气道压缩面沿Z轴形成的变曲面压缩波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腹下布局超声速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声速进气道唇罩(3)还采用后掠设计,后掠角结合进气道压缩面沿Z轴形成的变曲面压缩波确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腹下布局超声速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声速进气道侧板(4)前端采用后掠设计。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腹下布局超声速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声速进气道侧板(4)前端采用前掠设计。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腹下布局超声速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声速进气道隔离段(7)顶部还设有进气道放气口(5),进气道放气口(5)与超声速进气道放气腔(6)连通;所述的超声速进气道放气腔(6)设置于超声速进气道隔离段(7)与超声速导弹躯体(1)腹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腹下布局超声速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声速进气道隔离段(7)后端与进气道扩张段(8)连接,进气道扩张段(8)与超声速进气道出口(9)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下布局超声速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声速进气道前体压缩面(2)前端与超声速导弹躯体(1)下腹的结合线为直线或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1712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