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驱动单元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279717.5 | 申请日: | 2022-10-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736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隆之;野田明裕;樫原宏明;山田秀树;细谷英生;林口匡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M7/44 | 分类号: | H02M7/44;H02M7/48;H02M7/5387;H02K11/33 |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张丽颖 |
| 地址: | 日本国广岛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单元 | ||
1.一种电驱动单元,在该电驱动单元中,逆变器与电动机相邻而设,其特征在于:
所述逆变器包括多个功率模块、平滑电容器和汇流条,
多个所述功率模块中的每个包括至少一个开关元件,由多个所述功率模块构成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逆变电路,
所述平滑电容器与多个所述功率模块一起构成所述逆变电路,
所述汇流条将所述功率模块中的每个与所述平滑电容器连接起来,
从所述逆变器的轴向观察所述逆变器时,所述平滑电容器布置在所述逆变器的中央部位,另一方面,多个所述功率模块以沿着所述平滑电容器的周围排列的方式布置,
所述平滑电容器和所述功率模块中的每个以排列在与所述轴向正交的同一平面上的方式布置在所述逆变器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模块中的每个与所述平滑电容器布置为该功率模块中的每个与该平滑电容器之间的间隙的大小实质上相同,
所述汇流条包括嵌合在所述间隙中的板状的第一汇流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模块中的每个在与对着所述平滑电容器的内侧端部正交的周侧端部具有正极和负极的端子这两者,
所述汇流条包括与所述端子中的一者相连接的所述第一汇流条、以及与所述端子中的另一者相连接的第二汇流条,
所述第二汇流条形成为沿着所述功率模块中的每个的表面扩展的板状,
所述第一汇流条和所述第二汇流条的长度和宽度被调整为所述第一汇流条的电感与所述第二汇流条的电感大致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模块中的每个在对着所述平滑电容器的内侧端部具有正极和负极的端子这两者,
所述汇流条包括与所述功率模块的各端子相连接的两个所述第一汇流条,
两个所述第一汇流条以相互分离且相对的状态与所述平滑电容器的相对应的端子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模块中的每个在与所述平滑电容器相对的内侧端部具有由正极和负极中的任一者构成的内侧端子,在不与所述平滑电容器相对的外侧端部具有由正极和负极中的另一者构成的外侧端子,
所述汇流条包括与所述内侧端子相连接的所述第一汇流条、以及与所述外侧端子相连接的第三汇流条,
所述第三汇流条形成为沿着所述功率模块中的每个的表面弯曲扩展的板状,
所述第一汇流条和所述第三汇流条的长度和宽度被调整为所述第一汇流条的电感与所述第三汇流条的电感大致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电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模块中的每个具有正极和负极的各端子,并且包括以将两个所述开关元件串联连接的状态连接在所述正极和负极的各端子之间的半桥电路,且还具有连接在两个所述开关元件之间的输出端子。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电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元件由碳化硅场效应晶体管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到7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电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滑电容器是通过将多个元件电容器并联连接而构成的,
与多个所述功率模块相对排列的多个所述元件电容器以沿着多个所述功率模块的排列的方式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到8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电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逆变器包括所述功率模块、所述平滑电容器和收纳所述汇流条的厚度小的薄型壳体,
所述薄型壳体以使其厚度方向与所述电动机的旋转轴方向一致的状态与该电动机的一端相邻而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罗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罗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7971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片处理装置和动作状态监视方法
- 下一篇:逆变器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