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安全性的临时门洞加固支撑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122260.7 | 申请日: | 2022-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92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 发明(设计)人: | 方俊齐;徐文哲;李雯婷;吕书栋;史佳炳;吕蕾;方信;倪宇翔;孙正竹;王聪燚;陈诚;高旭呈;施依云;张航;蔡祥雨;叶谢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G23/04;E04G25/02;G01B5/30 |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王晓燕 |
| 地址: | 31001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性 临时 门洞 加固 支撑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安全性的临时门洞加固支撑方法,涉及临时门洞加固支撑方法领域。临时门洞加固方式大多在门洞相关墙体和构件拆除后进行临时加固结构安装,墙体拆除过程中,门洞顶部同样存在坍塌风险,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本方法步骤:切割出横梁凹槽;把2根槽钢口对口卡入凹槽;螺栓穿联紧固槽钢和内部剩余墙体;横梁下方两端穿支撑梁;每根支撑梁的两端下面各设一根立柱,立柱的顶端设置可调节螺纹顶托和压力传感器;横梁下端面上设千分表,千分表支架连接于立柱上;拆除门洞内墙体;门洞使用结束后,拆除临时加固支撑结构,恢复墙体。本方法可在临时门洞支撑结构安装完成后进行门洞内墙体拆除,避免拆除墙体时出现崩塌危险,提高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临时门洞加固支撑方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安全性的临时门洞加固支撑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老旧变电站室内电气设备更换时,为保证停电时间,不对电气设备进行解体,为加快施工速度,往往需要扩大变电站室内门洞,门洞扩大时,需拆除门框及过梁等,使得砌体填充墙仅依靠砖块间砂浆粘结力固定,使得砖块易脱落,严重时门洞顶部可能坍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一般都需要进行门洞加固,但传统的加固方式大多是在门洞相关墙体和构件拆除后再进行安装临时加固结构,安装过程中,门洞顶部同样存在坍塌风险,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完善与改进,提供一种高安全性的临时门洞加固支撑方法,以提升临时门洞支撑结构安装时的安全性为目的。为此,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安全性的临时门洞加固支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临时门洞需要的高度,先在墙体的两面各切割出一个与槽钢横梁相配的凹槽;
2)两根槽钢口口相对卡入凹槽,槽钢横梁的口内留有剩余墙体砖块;
3)沿横梁长度方向,间隔0.3-0.6m,在横梁的竖向中间钻螺杆孔,钻孔贯穿两侧槽钢和剩余墙体,然后每个孔均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4)在横梁两端下面的墙体上各开一个方孔,然后采用工字钢作为支撑梁穿过方孔,工字钢与方孔外型尺寸相配,工字钢的上端与横梁的下端相贴;
5)在每个支撑梁的两端下方各设置一根立柱,立柱的顶端设置可调节螺纹顶托,可调节螺纹顶托和支撑梁的底面之间设置压力传感器,通过可调节螺纹顶托进行高度调节后与支撑梁相顶紧,保证2个支撑梁处于同一高度,使横梁处于同一标高;
6)在其中一根立柱的上部连接一个支架,支架顶部设置千分表,千分表表头与横梁下端面相抵;
7)检查紧固临时门洞支撑结构的各部件后,进行门洞内墙体的拆除;
8)在设备搬运结束后,重新进行门洞内墙体的建造,门洞内墙体的建造完成后,拆除临时门洞支撑结构,并在槽钢横梁拆除后把墙体上相关的切割部位用水泥砂浆灌浆抹平。
本方法不需要把临时门洞的墙体全部拆除后再进行安装,可在临时门洞支撑结构安装完成后进行门洞内墙体的拆除,避免拆除墙体或安装、拆除临时门洞支撑结构时出现墙体崩塌等危险,大大提升临时门洞支撑结构安装及拆除时的安全性;
另外,压力传感器可直接监测结构立柱受力情况,当结构承载力达到预警值,可及时采取临时加固措施,使结构整体受力处于可控状态,千分表可监测槽钢横梁的变形情况,当变形达到预警值,可及时采取临时加固措施,有效避免槽钢横梁的过度变形,避免墙体产生裂缝,可有效实现临时门洞支撑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监测。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步骤5)中,在立柱设置前,墙体两侧立柱安装位置的地面需处于同一高度,地面不平整时或者两侧地面高度差超过立柱高度的调节范围后,需用水泥砂浆进行找平。保证立柱顶端大致处于相同标高,便于可调节螺纹顶托的高度细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222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