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耐磨浇注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064185.3 | 申请日: | 2022-09-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03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 发明(设计)人: | 梁书杰;樊俊峰;张富掌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钧特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35/103 | 分类号: | C04B35/103;C04B35/63;C04B35/76;C04B35/78;C04B35/80 |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鼎宏恒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8 | 代理人: | 郑晓明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强 耐磨 浇注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耐磨浇注料及其制备方法,以高铝质浇注材料为主,增加镁砂,形成镁质浇注材料,在具备重量轻、耐高温、抗磨性、热稳定性和保温性能好的特点。同时镁质浇注材料能够吸收熔融钢水和渣中Al2O3夹杂物在其表面形成镁铝尖晶石,对碱性渣和铁渣都有很好的抗侵蚀性,同时也具有净化钢水的作用。还可以减少排水量,降低了镁质材料烘烤过程中开裂的可能性。同时由于MgO颗粒被镁氧硅链互相连接起来,从而提高了浇筑料的强度。利用复相空心球,减少浇注料的密度,并且利用氧化钛的催化作用,促进氧化铝在高温下的烧结,促进浇注料中各组分的结合,整体上降低密度提高强度,并且空心球还提供嵌合作用,进一步提升其他物料与其的结合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不定型浇注料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高强耐磨浇注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铝质(主要成分为Al2O3与SiO2)耐火浇注料为酸性倾向的中性耐火材料,常用于冶金工业(高炉、热风炉、蓄热室、加热炉、均热炉、退火炉及铸锭系统等)、建材、石油化工及轻工业等领域中,硅酸铝质耐火浇注料具有重量轻、耐高温、热稳定性、导热率低、热容量小、机械振动性好、加热、保温性能好、膨胀性好等特点。而镁质浇注料(主要成分为MgO与SiO2)为偏碱性的耐火材料,具有耐火度高、荷重软化温度高等特点,且能够吸收熔融钢水和渣中Al2O3夹杂物在其表面形成镁铝尖晶石,对碱性渣和铁渣都有很好的抗侵蚀性,同时也具有净化钢水的作用。
一般为了提高钢铁冶炼的效果,会在冶炼炉的内衬浇筑时,所使用的浇注料具有主副两,主系以中性的高铝质耐火浇注料,副系为在主系中掺入少量的镁砂,形成镁质浇注料,这两者可以起到协调促进作用,以提高钢铁冶炼的质量。然而镁质浇注料的显著缺点就是所使用的镁砂易于水化(即镁砂中的MgO在常温下与H2O发生溶解析出反应,同时伴随很大的体积膨胀,促使镁质浇注料产生内应力),在自然养护和干燥过程中,因为镁质浇注料中内应力的影响,极容易出现上涨、开裂等现象,影响浇筑料的强度和高温使用性能,从而限制了镁质浇注料的大规模使用。
现有技术中,为了减弱镁砂水化的基本方式就是采用高密度的大结晶镁砂、或者通过添加有机物包裹镁砂等方法,可以提高镁砂的抗水化性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受产品价格和工艺等因素的制约,具体操作起来往往比较困难。另外,一般的浇注料,因为自身颗粒度的影响,导致密度大,重量大,作为内衬时易脱落,亟需一种可以在降低密度的基础上,提高浇筑强度、促进结合的一种高强耐磨浇注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耐磨浇注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一般的浇注料密度大,作为内衬时易脱落,以及容易出现上涨、开裂等现象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强耐磨浇注料,所述高强耐磨浇注料包括以下按照重量百分比表示的配方组分:粒度为200~250目的一级矾土18~25%、粒度为3~1mm的烧结莫来石15~20%、粒度为3~1mm的烧结板状棕刚玉15~20%、粒度为3~1mm的蓝晶石12~15%、活性氧化铝微粉8~10%、纯铝酸钙水泥8~10%、粒度为3~1mm的碳化硅微粉6~8%、二氧化硅超微粉2~5%、粒度为3~1mm的镁砂3~5%、粒度为5~3mm的复相空心球2~4%、长度为5-10mm的增韧纤维3~5%、减水剂0.1~0.3%。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高强耐磨浇注料中的化学成分要求:Al2O3为62.3%,SiO2为30.7%,Fe2O3为2.31%,MgO为1.75%,K2O为0.76%,Na2O为0.27%,以及不可避免的其余成分。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复相空心球为氧化钛基的陶瓷空心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钧特实业有限公司,未经郑州钧特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641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