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桥梁基桩的施工工艺以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982130.4 | 申请日: | 2022-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170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 发明(设计)人: | 杨鹏;陈双林;雷俊平;石潮;安颜军;寇海宁;兰鹏飞;徐景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5/34 | 分类号: | E02D5/34;E02D15/04 |
| 代理公司: | 保定运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33 | 代理人: | 李通 |
| 地址: | 710024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桥梁 施工工艺 以及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桥梁基桩的施工工艺以及装置,涉及桥梁基桩施工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灌注时易堵塞问题;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根据桥位处的地质情况特点,钻孔桩基础采用反循环钻机,泥浆护壁法成孔;钻孔:钻孔桩施工前平整场地,跳桩法施工;该装置包括灌注室,所述灌注室顶部固定有灌注漏斗;环形弧板,环形弧板的横截面呈底部向下凹陷的C形结构,环形弧板中心位置形成圆形开口。本发明通过设置灌注室、弧形顶板、环形弧板和疏通杆等结构,能够在灌注时,对经过的混凝土进行搅动,利于破碎混凝土中可能存在的大块杂质,同时避免漏口堵塞的情况,并且大程度的降低了灌注导管堵塞的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基桩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桥梁基桩的施工工艺以及装置。
背景技术
桥梁桩基施工是桥梁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根据工程具体地质情况,桩基施工一般采用挖空桩施工;不易挖空的地质,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目前,导管法是一种常见的灌注施工手段,导管法浇筑是将混凝土拌合料通过导管下口,进行灌注,目前的灌注装置,由于混凝土的特性,在灌注过程中,还以存在混凝土流动不畅,易堵塞等问题,因此,还有待改进。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922385170.7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水下混凝土灌注导管,包括导管,所述导管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漏斗,所述漏斗侧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的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漏斗内壁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挡板。上述专利中的混凝土灌注导管存在以下不足:由于混凝土的特性,在灌注过程中,还以存在混凝土流动不畅,易堵塞等问题,影响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因此,还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桥梁基桩的施工工艺以及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桥梁基桩的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桥位处的地质情况特点,钻孔桩基础采用反循环钻机,泥浆护壁法成孔;
S2:钻孔:钻孔桩施工前平整场地,跳桩法施工;
S3:设置泥浆池:每两个墩设一个泥浆拌和池和泥浆存放池,泥浆池布置在红线征地范围内,沿线均匀设置泥浆池,循环使用泥浆,废弃泥浆经处理后用泥浆车倒运到指定的弃渣场;
S4:钢筋笼制安:钢筋笼在钢筋加工厂内集中分段制作,主笼于厂内焊接为整体,辅笼于现场焊接,钢筋笼采用吊车吊装;
S5:混凝土灌注:采用灌注导管法连续浇筑水下混凝土,混凝土罐车运输混凝土至施工现场,直接卸入施工装置的灌注漏斗中进行灌注;
S6:桩基础检测:钻孔桩混凝土强度、龄期满足要求后,采用声波透射法逐根进行完整性检测。
优选的:所述S2步骤中,在已浇筑成桩邻近桩位钻孔时,需等到已浇筑钻孔桩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以上后方可施钻,避免扰动相邻已施工的钻孔桩;所述S4步骤中,长钢筋笼的接头采用搭接焊进行焊接,焊接过程中确保钢筋位于同一轴线上,保证现场立焊的焊接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S5中混凝土灌注的过程,混凝土输送至灌注导管顶部的灌注漏斗中,坍落度控制在180-220mm之间,浇筑工作在首批混凝土初凝以前的时间完成,以免留有施工冷缝;灌注导管下口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少于1m并不大于3m;
水下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中途不得停顿,每根桩的浇筑时间安排在首批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位于地面以下及桩顶以下的护筒,在混凝土初凝前拔出;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测量孔内混凝土顶面位置,保持灌注导管埋深在2~6m范围;
当混凝土浇筑面接近设计高程时,增加混凝土面量测频率,确定混凝土顶面位置,保证混凝土浇筑面高出桩顶设计高程0.5~1.0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821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