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联网用户信息安全的加密方法、系统、设备、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951047.0 | 申请日: | 2022-08-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96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12/03 | 分类号: | H04W12/03;H04W12/122;H04W4/4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苗晓娟 |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联网 用户信息 安全 加密 方法 系统 设备 介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联网用户信息安全的加密方法、系统、设备、介质,包括步骤:车辆信息加密,当车机启动或者用户登录时,获取密钥对车辆信息和用户信息进行非对称加密;判断业务请求是否携带TOKEN,若是,业务请求携带TOKEN,直接进行业务处理;若否,向云端请求获取生成TOKEN并加密发送至车机端或者移动端,业务请求携带TOKEN进行业务处理;业务处理,获取密钥对业务信息进行非对称加密,并判断业务逻辑复杂度,根据业务逻辑复杂度决定业务处理方法;通过上述步骤实现在车云协同的过程中保证用户信息以及车辆信息的可靠加密,避免信息泄露。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云协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车联网用户信息安全的加密方法、系统、设备、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汽车的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动力等传统汽车的“代步”,对汽车的舒适性、驾驶体验、智能化、差异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用户更加注重驾驶体验,因此,对辅助驾驶及自动驾驶功能提出了更高的他要求。第二,用户更加注重智能化,希望在车机上提供更加智能的服务,如语音助手,音乐、听书、游戏、小视频等服务。这是消费端对于智能网联车技术的推进。
通信技术飞速发展,车机与服务端的交互更加方便,加之车机性能的提高,在车机上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更加智能化的服务成为了可能,因此,网联车的数量爆炸式增长。一方面为了能给用户提供更加智能、更加精准的服务,需要知道用户的车辆信息与车主信息,这就需要用户提供一定程度的车辆与车主信息,另一方面,在云平台端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涉及车云协同的过程。因此,在这两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用户信息的泄露,危害用户信息安全。对于此类问题,发明专利“信息加密、解密方法及信息加密、解密设备”(专利申请号:CN201810162140.7)公开了:将路径信息发送至服务器请求加密公钥;接收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路径信息中的跳数及目标节点标识信息生成的公钥;利用所述公钥对待发送的信息帧的信息区进行加密的方法,但该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点:该信息安全加密的方法,层次结构不够清晰,无法适应车联网的复杂环境、未持久化的加密以及缺少公钥和私钥的管理安全性。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车联网用户信息安全的加密方法、系统、设备、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信息安全加密的方法,层次结构不够清晰,无法适应车联网的复杂环境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包括:
一种用于车联网用户信息安全的加密方法,包括步骤:
在车机启动或者移动端用户登录时,获取车辆信息和用户信息进行非对称加密后通过验证获取TOKEN;
在业务请求未携带TOKEN时,拒绝处理业务请求;在业务请求携带TOKEN时,对业务请求进行加密,并发出业务请求;
获取并发送对应密钥,解密所述业务请求;
根据所述业务请求的加密类型,获取对应的加密信息,根据加密信息对业务请求解密,并对解密后的业务信息进行逻辑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加密后持久化存储并等待下次调用。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在车机启动或者移动端用户登录时,获取车辆信息和用户信息进行非对称加密后通过验证获取TOKEN之前包括:
用户发起车辆实名认证,在车机或者移动端将实名认证需要的车辆信息和用户信息在用户终端进行填写并提交;
获取密钥对用户信息以及车辆信息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后的用户信息以及车辆信息发送至云端请求实名认证;
云端在接收到加密后的用户信息以及车辆信息后,获取密钥对用户信息以及车辆信息进行解密;
当解密后的车辆信息和用户信息是正确的,则实名成功,将车辆信息和用户信息加密后存入数据库;当解密后的车辆信息和用户信息是错误的,则实名失败,返回重新实名认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510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