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染物截留反应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913748.5 | 申请日: | 2022-08-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56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 发明(设计)人: | 刘云;黄罩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博润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C02F101/16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天龙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5 | 代理人: | 张万兵 |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染物 截留 反应器 | ||
1.一种污染物截留反应器,包括壳体(1)以及与所述壳体(1)进水口相连接的第一连接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壳(11),所述固定壳(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9),所述驱动电机(9)的输出端连接有扇叶轴(10),所述固定壳(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导风管(8),所述壳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过滤桶(3),所述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过滤网壳体(4),所述固定壳(11)的排气口出固定连接有单向排气管(12),所述单向排气管(12)的排气口出固定连接有曝气盘(13),所述扇叶轴(10)的顶端设置贯穿至所述壳体(1)一端外壁的污垢自动排出机构(6),用于将所述壳体(1)内部污垢自动排出;
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污垢自动清理机构(7),用于提高所述壳体(1)内部污垢排出的效率;
所述污垢自动排出机构(6)包括排污桶(601)、第一转轴(602)、第一同步轮(603)、污泥泵(604)、第二连接管(605)、第二转轴(606)、第二同步轮(607)、第一锥齿轮(608)、第二锥齿轮(609)、同步带(610)、第一伸缩软管(611)、第一吸污壳(612)、连接座(613)、第一往复丝杆(614)与连接杆(618),所述排污桶(601)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1)的一侧外壁,所述污泥泵(604)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排污桶(601)的顶端,所述第二连接管(605)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管(605)分别与所述污泥泵(604)输出端与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污泥泵(604)输出端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管(605)一端与所述排污桶(601)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618)固定连接在所述扇叶轴(10)的顶端,所述第一转轴(602)转动连接在所述排污桶(601)的顶端,所述第一同步轮(603)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602)的外壁,所述第二转轴(606)转动连接在所述排污桶(601)的顶端,所述第一锥齿轮(608)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606)的顶端,所述第二同步轮(607)设置有两个,一个所述第二同步轮(607)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606)的外壁,另一个所述第二同步轮(607)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杆(618)的外壁,所述同步带(610)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二同步轮(607)与所述第一同步轮(603)的外壁,所述连接座(613)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1)的内侧,所述第一往复丝杆(614)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座(613)的内壁,所述第二锥齿轮(609)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往复丝杆(614)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一锥齿轮(608)相啮合,所述第一吸污壳(612)滑动连接在所述壳体(1)的内侧,且套接在所述第一往复丝杆(614)的外壁,所述第一伸缩软管(6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吸污壳(6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605)的输入端固定连接;
所述污垢自动排出机构(6)还包括连接轴(615)、单向阀(616)、排污管(617)、分割板(619)、隔板(620)与过滤网(621),所述隔板(620)固定连接在所述排污桶(601)的内部,所述排污管(617)固定连接在所述隔板(620)的输出端,所述连接轴(615)转动连接在所述排污桶(601)的顶端,且与所述第一转轴(602)固定连接,所述分割板(619)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轴(615)的外壁,且位于所述隔板(620)的顶端,所述过滤网(621)固定连接在所述隔板(620)的内侧,所述单向阀(616)固定连接在所述排污桶(601)的输出端,且底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5)输入端固定连接;
所述污垢自动清理机构(7)包括第二伸缩软管(701)、伸缩套筒(702)、第二往复丝杆(703)、第三锥齿轮(704)、第四锥齿轮(705)、导流管(706)、第二吸污壳(707)、第三吸污壳(708)、梯形刮板(709)与环形刮板(710),所述第二往复丝杆(703)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座(613)的内侧,且底端贯穿所述连接座(613)延伸至所述壳体(1)的内部与所述壳体(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吸污壳(707)滑动连接在所述壳体(1)的内部,且套接在所述第二往复丝杆(703)的外壁,所述第三锥齿轮(704)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往复丝杆(703)的顶端,所述第四锥齿轮(705)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往复丝杆(614)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三锥齿轮(704)相啮合,所述伸缩套筒(702)设置在所述第二往复丝杆(703)的外壁,所述梯形刮板(709)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吸污壳(707)的内腔,且一端贴合在所述过滤网壳体(4)的外壁,所述第二伸缩软管(70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吸污壳(70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605)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导流管(706)通过螺栓组件与所述第二吸污壳(707)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吸污壳(708)固定连接在所述导流管(706)的一端,所述环形刮板(710)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吸污壳(708)的内侧,且贴合在所述过滤桶(3)的外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博润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博润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1374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AI图像识别行为智能监测分析管理系统
- 下一篇:半导体激光器模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