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流任意深度微生物菌剂布设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881114.6 | 申请日: | 2022-07-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216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 发明(设计)人: | 于孝坤;范廷玉;王兴明;赵莹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 |
| 代理公司: | 芜湖市昌强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203 | 代理人: | 周渭铭 |
| 地址: | 232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流 任意 深度 微生物 布设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流任意深度微生物菌剂布设装置,属于基于微生物菌剂的河流水体净化技术领域,包括生物盘和固定杆,所述生物盘包括菌剂布设仓和顶盖,所述菌剂布设仓位于顶盖的底部,所述生物盘表面的中心处开设有中空圆柱形通道,通过设置菌剂布设仓和顶盖能够对微生物菌剂进行布设,并通过设置生物盘和固定杆提供放置支撑作用,可以将在河流任意位置和任意深度布设微生物菌剂,从而能够避免水流动作用力导致微生物菌剂的分散,并且在菌剂失活后能够有效的回收菌剂,降低了失活菌剂对河道中造成污染的可能性,能够有效提高微生物菌剂的处理及回收效率,解决了原有的低效布设微生物菌剂且使用后无法有效回收装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微生物菌剂(微生物载体)的河流水体净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河流任意深度微生物菌剂布设装置。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河流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大量氮磷及有机物进入河流等水体,导致河流发黑发臭。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是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但是因为河流中污染物种类多样且可能存在有毒有害污染物,导致基于河流土著微生物生理功能的活性污泥法等方法作用有限。
微生物菌剂是原位或异位分离出一种或多种净化功能强大的微生物个体,按照适当的比例、利用一定的手段将一种或多种微生物个体制备成高效的微生物制剂。这种微生物制剂中含有多种特定水处理功能的微生物,且数量巨大,将其投入污染水体中其可以迅速生长繁殖,成为优势菌种,发挥特定的污水净化功能。微生物菌剂技术与传统曝气法相比,成本较低,与生态浮岛等自然生物处理方法相比,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
微生物菌剂一般为固体颗粒状,微生物菌剂的使用方法是直接将其投入水体中,现有的菌剂投加方式一般较为简单粗犷,即直接投加至待处理水域,这种直接投加的方式有三个关键弊端:第一,在菌剂自身重力及浮力作用下,菌剂有可能直接沉入水底或浮在水体表面,菌剂的处理范围有限;第二,因水力作用,菌剂很难稳定的固定在某一待处理水域;第三,菌剂任意投加导致后期菌剂回收成为困难,若长期投加菌剂,死亡或失活的菌剂可能会成为水体新的污染物,现在市面上还没有完备的河流任意深度微生物菌剂布设装置,没有能有效布设微生物菌剂且使用后有效回收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流任意深度微生物菌剂布设装置,可以在河流任意位置和任意深度布设微生物菌剂,避免水力作用导致的微生物菌剂的分散,能够有效提高微生物菌剂的处理及回收效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流任意深度微生物菌剂布设装置,包括生物盘和固定杆,所述生物盘包括菌剂布设仓和顶盖,所述菌剂布设仓位于顶盖的底部,所述生物盘表面的中心处开设有中空圆柱形通道,所述固定杆的表壁贯穿中空圆柱形通道并向下延伸。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包括固定圆孔和棉绳,所述固定圆孔开设在固定杆顶部的四周,所述固定圆孔的数量至少设置有三个,所述棉绳的一端与固定圆孔的内腔系设,三个所述棉绳的长度均相等。
优选的,所述生物盘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搭扣,所述搭扣的数量至少为四个。
优选的,所述搭扣包括扣件和扣环,所述扣件安装在顶盖的表面,所述扣环安装在菌剂布设仓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顶盖顶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倒钩,三个所述固定倒钩均靠近中空圆柱形通道顶端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菌剂布设仓和顶盖的表面均开设有透水孔,所述透水孔呈阵列状分布。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为中空圆柱形钢管结构,所述固定杆外径小于中空圆柱形通道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811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