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轴向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甩油冷却系统及其冷却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866403.9 | 申请日: | 2022-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012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 发明(设计)人: | 耿伟伟;张雨晴;葛士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K9/19 | 分类号: | H02K9/19;H02K1/32;H02K1/2795;H02K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石佳 |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向 永磁 同步电机 转子 冷却系统 及其 冷却 方法 | ||
1.一种轴向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甩油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转子和设置于所述电机转子上的冷却系统,所述电机转子包括转轴、背铝、转子铁心、永磁体、碳纤维保护套、机壳和密封板,所述机壳为一端敞口的圆盘结构,所述背铝外部套设所述碳纤维保护套并安装于所述机壳内,所述背铝上设置有环形的铁心安装槽,带有所述永磁体的所述转子铁心安装在所述铁心安装槽内,所述转轴安装于所述背铝的中心孔内,所述密封板封堵于所述机壳的敞口端;所述冷却系统为开设于所述转轴和所述背铝上的冷却油流道;
所述转轴为内部开设有冷却油通路的空心转轴,所述冷却油通路的外端为开口端,所述冷却油通路的内端为封闭端;
所述转轴的侧壁周向分布有转轴流道,所述转轴流道与所述背铝内径向设置的径向流道一连通,所述背铝内的径向流道一通过转子铁心上的转子铁心流道连通所述背铝外围开设的轴向流道,所述轴向流道内端连接所述转子铁心流道,所述轴向流道外端贯穿所述背铝的底板;所述机壳上设置有连通所述轴向流道的机壳出油口;
所述转轴的中部设置有直径大于转轴本体直径的环形的中间段,所述中间段内周向均布有8条所述转轴流道,相对的所述背铝内部也开设有与所述转轴流道一一相对的8条径向流道一,所述轴向流道也设置有8条。
2.一种轴向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甩油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转子和设置于所述电机转子上的冷却系统,所述电机转子包括转轴、背铝、转子铁心、永磁体、碳纤维保护套、机壳和密封板,所述机壳为一端敞口的圆盘结构,所述背铝外部套设所述碳纤维保护套并安装于所述机壳内,所述背铝上设置有环形的铁心安装槽,带有所述永磁体的所述转子铁心安装在所述铁心安装槽内,所述转轴安装于所述背铝的中心孔内,所述密封板封堵于所述机壳的敞口端;所述冷却系统为开设于所述转轴和所述背铝上的冷却油流道;
所述转轴为内部开设有冷却油通路的空心转轴,所述冷却油通路的外端为开口端,所述冷却油通路的内端为封闭端;
所述转轴内设置有将所述冷却油通路分隔为进油通路和出油通路的隔板,所述进油通路一侧的所述转轴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油口,所述出油通路的一侧的所述转轴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油口,所述进油口通过所述背铝内设置的循环流道连通所述出油口;
所述循环流道设置有两条;所述进油口设置有两个,分别与两条所述循环流道的入口连通;所述出油口也设置有两个,分别与两条所述循环流道的出口连通;
两条所述循环流道对称设置,每条所述循环流道为由径向流道二和周向流道构成的花瓣形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向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甩油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封闭端设置有弧形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向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甩油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保护套采用非导磁、非导电的碳纤维材质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向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甩油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铝和机壳采用铝合金材质。
6.一种轴向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甩油冷却方法,应用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轴向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甩油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冷却油由油泵泵出,经油管输送到转轴;
步骤二、冷却油在所述转轴的封闭端运动受阻,从而改变方向,流向转轴中间段开设的转轴流道;
步骤三、与所述转轴流道相连的背铝上的径向流道一和转子铁心上开设的流道,引导冷却油由转轴流向所述背铝和所述转子铁心,直接带走所述转子铁心和永磁体的热量;
步骤四、所述转子铁心安装在所述背铝上的铁心安装槽内,使所述背铝与所述转子铁心直接相连,所述转子铁心和永磁体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所述背铝上,又被流经所述背铝的冷却油带走;
步骤五、冷却油通过机壳出油口,经油管流回储油库。
7.一种轴向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甩油冷却方法,应用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轴向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甩油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冷却油由油泵泵出,经油管输送到转轴的总进油口进入进油通路;
步骤二、冷却油在所述转轴的封闭端运动受阻,从而改变方向,流入所述转轴侧壁上设置的进油口;
步骤三、背铝内的循环流道的入口引导冷却油由转轴流向所述循环流道;
步骤四、所述转子铁心安装在所述背铝上的铁心安装槽内,使所述背铝与所述转子铁心直接相连,所述转子铁心和永磁体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所述背铝上,又被流经所述背铝的冷却油带走;
步骤五、冷却油从背铝内的循环流道的出口流出,经过所述转轴侧壁上设置的出油口,由所述转轴内的出油通路到所述转轴的总出油口,最终通过油管流回储油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6640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