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家具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844587.9 | 申请日: | 2022-07-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112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成;李晓智;李晓睿;李晓莹;叶祥军;钟磊;黄晓桢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艺都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J7/25 | 分类号: | C09J7/25;C09J7/50;C09J7/35;C09J123/08;C09J145/00;C09D1/00;C09D133/00;C09D7/63;C08J7/046;C08L6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梁宇珊 |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家具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功能性薄膜领域,具体公开了家具膜及其制备方法。家具膜包括BOPET基膜,BOPET基膜的上层为表面硬化涂层,表面硬化涂层包括以下组分:氧化铝47~73份,二氧化硅43~68份,钛酸酯偶联剂3~5份,二乙胺香豆素1~3份;BOPET基膜的下层为附着力涂层,附着力涂层包括以下组分:丙烯酸乳液81~119份,异氰酸酯固化剂0.6~1.4份;附着力涂层的下层为热熔胶粘接层,热熔胶粘接层包括以下组分:EVA树脂76~114份,萜烯树脂1~3份,偶联剂0.2~0.4份;制备方法为:制备表面硬化涂层、附着力涂层、热熔胶粘接层、混合液涂布。本申请的家具膜具有提高家具膜表面的抗刮性和耐高温性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功能性薄膜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家具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家具膜是家具生产中常用的表面材料,是一种覆在家具板材表面用于保护家具不掉色或被损坏,同时不影响家居美观效果的膜材。家具膜具有很好的耐磨、耐水、耐刮、耐污等性能,而且家具膜的清洗方便、使用寿命长。
现有的家具膜通常采用PVC或是PETG等膜材作为基膜,基膜上涂布有粘接层,胶粘层上贴有用于保护粘接层的粘黏性的保护膜。家具膜的覆膜方式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要覆膜的家具表面清洁干净,在家具表面喷洒洗洁精水,撕开保护膜,同时在粘接层喷洒洗洁精水,将家具膜平铺在家具表面,在家具膜表面再次喷洒洗洁精水,用刮板从家具膜的中间部位开始刮除水分从而固定家具膜,最后进行修边。
然而由于PVC和PETG的材质较软、软化点低,导致家具膜的表面抗刮伤效果差、不耐高温,70℃以上就容易起层变形,从而影响家具膜的使用效果及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家具膜表面的抗刮伤性能和耐高温性能,从而提高家具膜的使用效果及寿命,本申请提供家具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家具膜及其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家具膜及其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家具膜,包括BOPET基膜,BOPET基膜的上层为表面硬化涂层,所述表面硬化涂层按重量份数包括有以下组分:氧化铝47~73份,二氧化硅43~68份,钛酸酯偶联剂3~5份,二乙胺香豆素1~3份;
BOPET基膜的下层为附着力涂层,附着力涂层按重量份数包括有以下组分:丙烯酸乳液81~119份,异氰酸酯固化剂0.6~1.4份;
附着力涂层的下层为热熔胶粘接层,热熔胶粘接层按重量份数包括有以下组分:EVA树脂76~114份,萜烯树脂1~3份,偶联剂0.2~0.4份。
实验结果显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制备出具有优秀的抗刮伤性能和耐高温性能的家具膜。
结合实验数据,分析其原因在于,钛酸酯偶联剂与二乙胺香豆素复合能够对氧化铝和二氧化硅制备的表面硬化涂层产生协同增效作用,通过复合钛酸酯偶联剂和二乙胺香豆素能够促进氧化铝纳米粉体和二氧化硅纳米粉体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并引起了氧化铝粉体粒子、二氧化硅粉体粒子与钛酸酯偶联剂、二乙胺香豆素之间的界面的强相互作用,从而使得干燥固化后的表面硬化涂层具有优秀的抗刮伤性能和耐高温性能。而且,BOPET基膜的质地较硬,耐高温,且拉伸性变形小,使得家具膜具有优秀的抗刮伤性和耐高温。
可选的,所述EVA树脂按重量份数,包括有以下组分:VA含量28%的EVA树脂13~27份,VA含量18%的EVA树脂63~87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不同VA含量的EVA树脂与萜烯树脂复配所制得的热熔胶的粘接效果较佳。
可选的,所述氧化铝和二氧化硅的粒径均为13~25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艺都文化用品有限公司,未经惠州艺都文化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445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