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轻量化车身焊接用支撑平台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820879.9 | 申请日: | 2022-07-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86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 发明(设计)人: | 郑祥呈;朱超;王坤;杨树锋;徐娜;李秀娜;陈奉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电子工程学校 |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B23K37/04;B23K37/047 |
| 代理公司: | 淄博川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7275 | 代理人: | 刘子成 |
| 地址: | 256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量化 车身 焊接 支撑 平台 及其 使用方法 | ||
1.轻量化车身焊接用支撑平台,包括支撑台(1),其特征在于:支撑台(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机架板(11),两个机架板(11)之间设有四个基座(12),基座(12)的一侧开设有通孔(13),相邻两个基座(12)之间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4),基座(12)的表面设有固定机构(2),支撑台(1)和固定机构(2)之间设有间距调节机构(4),两个机架板(11)和固定机构(2)之间设有翻转机构(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车身焊接用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1)远离机架板(11)的一面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稳定座(15),稳定座(15)远离支撑台(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防滑垫(1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车身焊接用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2)包括有夹持臂(21),夹持臂(21)的表面开设有通槽(22),夹持臂(2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夹持座(23),夹持座(23)的表面固定安装有防护垫(24),相邻两个防护垫(24)的上下面活动接触,基座(12)的上下面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座(25),夹持臂(21)远离夹持座(23)的一端转动安装有转杆(26),转杆(26)贯穿连接座(25)并和连接座(25)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轻量化车身焊接用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3)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27),第一电动推杆(27)的活塞端固定安装有推动板(28),相邻两个夹持臂(21)之间均设有两个推动杆(29)。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轻量化车身焊接用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22)的内壁和推动板(28)的上下面均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3),第一转轴(3)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套(31),一个推动杆(29)的两端和两个第一连接套(31)的外壁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车身焊接用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调节机构(4)包括有两个连接杆(41),连接杆(41)的一端和固定板(14)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连接杆(41)的外壁均转动安装有转动套(42),两个转动套(42)的外壁均固定安装有第一U型座(43),支撑台(1)靠近机架板(11)的一面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44),第二电动推杆(44)的活塞端固定安装有推动盘(45),推动盘(45)的外壁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二U型座(46)。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轻量化车身焊接用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U型座(43)和两个第二U型座(46)的内壁均转动安装有第二转轴(47),第二转轴(47)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套(48),支撑台(1)靠近机架板(11)的一面设有两个L型驱动杆(49),一个L型驱动杆(49)的两端和两个第二连接套(48)的外壁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轻量化车身焊接用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5)包括有两个转动杆(51),一个转动杆(51)的一端和一个机架板(11)的一侧转动连接,两个转动杆(51)远离机架板(11)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杆(52),两个连杆(52)远离转动杆(51)的一端均开设有空腔(53),连接杆(41)的外壁和空腔(53)的内壁活动接触,两个空腔(53)的内壁均开设有两个导向槽(55),导向槽(55)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导向块(56),相邻两个导向块(56)的相对侧和一个连接杆(41)的一端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轻量化车身焊接用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机架板(11)的一侧固定设有伺服电机(57),伺服电机(57)的驱动输出端和一个转动杆(51)的一端固定连接,伺服电机(57)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8),固定块(58)的一侧和一个机架板(11)的一侧固定连接。
10.轻量化车身焊接用支撑平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调节固定机构(2)之间的间距
通过驱动推动盘(45)竖直下降,推动盘(45)通过两个使第二U型座(46)、两个L型驱动杆(49)和两个第一U型座(43)使两个转动套(42)相互靠近,两个转动套(42)使两个连接杆(41)相向移动,两个连接杆(41)通过两个固定板(14)使四个基座(12)相向移动,使四个基座(12)之间的间距与待焊接加工的车身板的长度尺寸相匹配;
S2、固定车身板
通过使夹持臂(21)以转杆(26)的轴心为圆心转动,使相邻的两个夹持座(23)和两个防护垫(24)相互远离,通过将待焊接加工的车身板水平放置在八个夹持座(23)之间,然后使相邻的两个夹持座(23)和两个防护垫(24)相互靠近,八个夹持座(23)和八个防护垫(24)对车身板进行固定;
S3、翻转车身板
通过驱动转动杆(51)转动,转动杆(51)使连杆(52)转动,连杆(52)通过导向块(56)使连接杆(41)同步转动,连接杆(41)通过固定板(14)使被固定的车身板翻转,使车身板的下表面竖直向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电子工程学校,未经淄博电子工程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2087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