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型吸附剂造粒机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812966.X | 申请日: | 2022-07-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905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 发明(设计)人: | 赖振威;赖红;王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萍乡市康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7B1/28 | 分类号: | B07B1/28;B07B1/42;B07B1/4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370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型 吸附剂 造粒机 | ||
本发明涉及造粒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节能型吸附剂造粒机,解决了吸附剂造粒机为保障生产的吸附剂颗粒符合质量标准,往往还需额外使用筛选设备对吸附剂颗粒进行筛选,筛除较小的碎颗,操作步骤较为繁琐,不便于实际使用的问题,其包括造粒机本体,所述造粒机本体的顶部设有进料斗,造粒机本体的底部设有排料管,造粒机本体的下方设有底座,底座和造粒机本体通过若干支撑腿连接,造粒机本体的下方设有调节式抖动筛粒组件,调节式抖动筛粒组件包括两个侧板,两个侧板之间通过导料板连接,导料板的下方设有两个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筛网;便于对吸附剂颗粒进行筛选,以及便于根据实际需求,调节筛网的倾斜角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造粒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节能型吸附剂造粒机。
背景技术
吸附剂也称吸收剂,能够使活性成分附着在其颗粒表面,使液态微量化合物添加剂变为固态化合物,有利于实施均匀混合,是一种能够有效地从气体或液体中吸附其中某些成分的固体物质,常用的吸附剂大多制成颗粒状,以方便使用者使用,因此在吸附剂的生产过程中常使用造粒机。
而现有技术中的吸附剂造粒机能源利用率高,能耗低,但是,吸附剂造粒机为保障生产的吸附剂颗粒符合质量标准,往往还需额外使用筛选设备对吸附剂颗粒进行筛选,筛除较小的碎颗,操作步骤较为繁琐,不便于实际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节能型吸附剂造粒机,有效的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吸附剂造粒机为保障生产的吸附剂颗粒符合质量标准,往往还需额外使用筛选设备对吸附剂颗粒进行筛选,筛除较小的碎颗,操作步骤较为繁琐,不便于实际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型吸附剂造粒机,包括造粒机本体,所述造粒机本体的顶部设有进料斗,造粒机本体的底部设有排料管,造粒机本体的下方设有底座,底座和造粒机本体通过若干支撑腿连接,造粒机本体的下方设有调节式抖动筛粒组件;
调节式抖动筛粒组件包括两个侧板,两个侧板之间通过导料板连接,导料板的下方设有两个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筛网,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侧板,且第一转轴与侧板的贯穿处设有第一轴承,第一转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蜗轮,两个侧板相远离的一侧均设有两个第一蜗杆,第一蜗杆和侧板通过转动单元连接,相邻两个第一蜗杆相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相邻两个第一蜗杆上的螺纹方向相反,侧板的两侧均设有第二蜗轮,第二蜗轮的一侧与其中一个第一蜗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侧板之间设有第二蜗杆,第二蜗杆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侧板,且第二蜗杆和侧板的贯穿处设有第二轴承,第二蜗杆的一端与侧板通过振动防转组件连接,筛网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的一侧设有支撑板,第一连接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且第二转轴贯穿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柱,两个侧板之间通过两个连接板连接,且连接板的顶部开设有两个第一矩形孔,螺纹柱贯穿第一矩形孔,螺纹柱的外部套设有两个螺纹环,侧板和底座通过抖动单元连接。
优选的,所述振动防转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二蜗杆一端的第一固定盘,第一固定盘和第二蜗杆固定连接,第一固定盘的一侧开设有若干限位孔,第一固定盘的一侧设有第一活动板,第一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柱,其中一个侧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二矩形孔,第一活动板贯穿第二矩形孔,第一活动板的顶部开设有插孔,插孔内设有插杆,插杆的顶端贯穿第二矩形孔的顶部内壁。
优选的,所述插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盘,插杆的外部套设有拉伸弹簧,拉伸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固定盘和侧板固定连接,第一限位柱位于其中一个对应的限位孔内,第一固定盘上设有两个第一把手。
优选的,所述第一蜗杆和第一蜗轮相啮合,第二蜗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蜗轮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转动单元包括设置于第一蜗杆一侧的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的一侧与侧板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蜗杆贯穿第一固定板,且第一蜗杆和第一固定板的贯穿处设有第三轴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萍乡市康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萍乡市康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129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型双液多介质注浆机
- 下一篇:一种智慧候车亭工作画面的预警监测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