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异质混合沟道结构半导体器件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809629.5 | 申请日: | 2022-07-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722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 发明(设计)人: | 曹磊;殷华湘;张青竹;吴振华;李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北方集成电路技术创新中心(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1/8238 | 分类号: | H01L21/8238;H01L27/09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董李欣 |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沟道 结构 半导体器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异质混合沟道结构半导体器件的制备方法,在浅沟槽隔离(STI)形成之后,采用湿法/干法刻蚀工艺来精确控制Si纳米片与SiGe牺牲层(或SiGe纳米片与Si牺牲层)的沟道释放程度,形成Si纳米片与SiGe支撑层(或SiGe纳米片与Si支撑层)的异质混合沟道结构,并形成兼容主流后栅工艺的晶体管制造方法。其中,包裹式侧墙结构与单一高K金属栅功函数层工艺可有效地简化纳米片环栅晶体管的制备工艺。而且,异质混合沟道结构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可有效平衡N型与P型器件的电学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异质混合沟道结构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晶体管特征尺寸的不断微缩,传统的MOSFET器件经历了由平面结构到三维结构的转变,在提升器件性能的同时降低短沟道效应带来的影响。目前主流的三维结构晶体管是FinFET。但是FinFET在5nm以下技术代面临着许多挑战,而在最新发布的International Roadmap for Devices and Systems(IRDS)中,纳米片环栅晶体管(Nanosheet-GAAFET)是3nm节点之后可以有效替代FinFET的关键器件,并且可以显著抑制短沟效应,提升器件的电流驱动性能。
目前,堆叠纳米片GAAFET的研究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不断更新的制备流程、关键工艺,以及优化的器件结构成为了新型CMOS器件的热门研究方向
堆叠纳米片GAAFET是在FinFET和Nanowire-GAAFET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具有环栅结构和水平纳米片(NS)作为导电沟道的新型器件。在栅极控制方面,环栅结构具有比FinFET器件结构更好的栅控能力,可以有效抑制器件的短沟道效应;在电流驱动方面,Nanosheet-GAAFET具有纳米片宽度可调,水平方向垂直堆叠的设计优势,这可以显著增强器件的电流驱动性能。
Nanosheet-GAAFET的制备在一定程度上与主流FinFET的制备工艺兼容。但基于常规制备工艺形成的器件,存在源/漏应力施加困难、内侧墙制备工艺复杂、自热效应严重、阈值电压调控和CMOS电流匹配困难等技术挑战。
为了满足高性能集成电路的发展,纳米片环栅晶体管需要进一步增加器件的驱动特性,且保证N型和P型器件的电学特性失配较小。目前,TreeFETs与Fishbone FETs沟道结构可有效提升晶体管的驱动电流,但二者相应的器件制造方法还未成熟。TreeFETs利用纳米片间的垂直沟道增加导电沟道的有效栅宽,从而增加器件驱动电流,但制备工艺不成熟。兼容主流后栅工艺的Fishbone FETs【1】具有垂直沟道,且底部垂直沟道与衬底连接,进一步增加了导电沟道的有效栅宽,器件驱动电流增大,但Fishbone FETs在假栅去除之后采用纳米片沟道释放工艺存在湿法/干法刻蚀空间小,且难以精确控制沟道牺牲层释放深度的问题。
【1】:张青竹,殷华湘,曹磊等.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制备方法及半导体器件:申请号为CN202110232775.1。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异质混合沟道结构半导体器件的制备方法,在浅沟槽隔离(STI)形成之后,采用湿法/干法刻蚀工艺来精确控制Si纳米片与SiGe牺牲层(或SiGe纳米片与Si牺牲层)的沟道释放程度,形成Si纳米片与SiGe支撑层(或SiGe纳米片与Si支撑层)的异质混合沟道结构,并形成兼容主流后栅工艺的晶体管制造方法。其中,包裹式侧墙结构与单一高K金属栅功函数层工艺可有效地简化纳米片环栅晶体管的制备工艺。而且,异质混合沟道结构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可有效平衡N型与P型器件的电学特性。
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异质混合沟道结构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衬底,并进行衬底掺杂;
在衬底上外延生长第一半导体、第二半导体的超晶格叠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北方集成电路技术创新中心(北京)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北方集成电路技术创新中心(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096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可视化配置的数据采集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接骨的药剂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