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废橡胶的再生工艺及再生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804462.3 | 申请日: | 2022-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73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 发明(设计)人: | 郭磊;刘功旭;白立臣;郭守运;渐兴奥;赵金阳;柴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8J11/10 | 分类号: | C08J11/10;C08J11/28;C08L19/00;C08K5/47;C08K5/40;C08K5/39;C08K5/3477;B29B7/5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史云聪 |
| 地址: | 266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橡胶 再生 工艺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废橡胶的再生工艺及再生装置,涉及橡胶再生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混料单元、剪切解联单元、自适应循环单元和接料单元;该工艺包括:将废橡胶胶粉与再生助剂按比例投入到混合单元中混合;混料完成后胶料送至剪切解联单元的两辊之间,胶料通过两辊间隙后,由刮刀刮落到自适应循环单元进行连续循环过辊,完成对胶料剪切解联工艺;将充分剪切解联再生胶料输送到冷却单元完成再生工艺。本发明装置可使废橡胶再生工艺过程的连续化、自动化,大幅缩减再生工艺流程、设备投入及占地面积,降低工作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该工艺采用常温工艺,可实现废橡胶常温环保零排放再生,提升再生胶综合性能和应用附加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橡胶再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废橡胶的再生工艺及再生装置。
背景技术
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我国仅轮胎产量就高达4亿多条,其他橡胶制品产量也位居世界前列,如此庞大的产量造成了大量的废橡胶产生,引起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行业学者进行了一系列废橡胶处理方法,其中,废橡胶再生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方式。
公开号为CN11436807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再生胶的清洁环保型连续生产线及制备方法,该生产线包括进料设备、多螺杆脱硫设备、螺旋传送设备、单螺杆精炼设备与控制系统,其中多螺杆脱硫设备与单螺杆精炼设备设有特殊的冷却通道,可以使脱硫过程与精炼过程温度可控稳定,有效保证再生胶的质量稳定性,同时积木结构使得部件损坏时只需换损坏部分即可,无需更换整体部件;但物料从废橡胶胶粉到再生胶胶片过程中需要数台大型设备串联工作,生产线较复杂,设备占地面积较大。
公开号为CN10594950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废橡胶再生生产方法,该方法包括清洗、粉碎、除杂、筛选、搅拌、脱硫、淬取、精炼和出片成型,其中出片成型依次包括一次板压和两次辊压成型,脱硫过程中保持温度为107~113℃之间。该方法增加了碳碳键断裂的概率,提高交联键的断裂效率,缩短了脱硫再生时间,但高温条件导致了橡胶分子链的非选择断裂,再生胶的综合性能较差,且高温解聚产生的小分子高污染气体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且难以处理。
现有的废橡胶再生的生产线较为复杂,通常是数个设备串联式工作,占地面积大,能耗大,生产成本较高,工作人员操作危险系数更高,劳动强度大,对自动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废橡胶的再生工艺及再生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实现废橡胶在再生工艺过程自动化,提升再生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及设备投资,且可以制备出具有高综合性能的再生橡胶制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废橡胶的再生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废橡胶胶粉与再生助剂按比例投入到混料单元中,进行搅拌混料;
步骤二,混料完成后胶料由送料螺旋输送至剪切解联单元的两辊之间,胶料通过两辊间隙后,由辊筒前后两侧刮刀将胶料刮落到自适应循环单元的挡边输送带的水平段上,由挡边输送带与条纹输送带配合将胶料送入自适应循环单元进行连续循环过辊,完成对胶料剪切解联再生工艺;
步骤三,将充分剪切解联再生胶料经接料单元输送到冷却单元完成再生工艺。
可选的,所述废橡胶胶粉的目数为10目以上,优选为16-24目;所述再生助剂包括活化剂、促进剂和解联剂,所述活化剂为二烯丙基二硫化物、450、480、510、950和980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促进剂为2-硫醇基苯并噻唑、二硫化二苯并噻唑、四甲基二硫化秋兰姆、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和六次甲基四胺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解联剂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盐、疏基苯并噻唑、四乙烯五胺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废橡胶胶粉、活化剂、促进剂和解联剂的质量比为100:(0~5):(0~10):(0~3),优选为100:(1~3):(2~5):(0.5~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044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