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电池封装用阻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752952.3 | 申请日: | 2022-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606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9 |
| 发明(设计)人: | 周开运;姚建锋;朱家立;童大中;段博涛;王勇;鲁水林;刘高明;王振华;张介;王嘉曦;丁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湖州供电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87/00;C08G83/00;C08J5/18;H01M10/0525;H01M50/121;H01M50/143 |
| 代理公司: | 武汉卓越志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66 | 代理人: | 戴宝松 |
| 地址: | 313099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封装 阻燃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锂离子电池封装用阻燃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硝酸铁与含氮类有机配体反应得到铁基金属有机框架;所述含氮类有机配体为2-甲基咪唑;
S2.将三聚氰胺聚磷酸盐和步骤S1得到的所述铁基金属有机框架混合,在150-200℃反应1-10h,得到三聚氰胺聚磷酸盐接枝铁基金属有机框架;
S3.将步骤S2所述的三聚氰胺聚磷酸盐接枝铁基金属有机框架与聚丙烯熔融共混成型,得到锂离子电池封装用阻燃材料;
S4、步骤S3制备得到的所述锂离子电池封装用阻燃材料包括聚丙烯基材和三聚氰胺聚磷酸盐接枝铁基金属有机框架,所述三聚氰胺聚磷酸盐接枝铁基金属有机框架的含量为所述聚丙烯基材的20wt%~80w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封装用阻燃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聚氰胺聚磷酸盐接枝铁基金属有机框架中三聚氰胺聚磷酸盐和铁基金属有机框架的质量比为1:(0.5-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封装用阻燃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三聚氰胺聚磷酸盐和铁基金属有机框架的质量比为1:(0.8-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封装用阻燃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反应温度为160-2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封装用阻燃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三聚氰胺聚磷酸盐接枝铁基金属有机框架与聚丙烯熔融共混温度为190-24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封装用阻燃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聚氰胺聚磷酸盐接枝铁基金属有机框架与聚丙烯熔融共混温度为为210-220℃。
7.一种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锂离子电池封装用阻燃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封装用阻燃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封装外壳的制备;所述锂离子电池封装外壳包括铝箔和分别粘结于所述铝箔两侧的尼龙层及阻燃聚丙烯层,所述阻燃聚丙烯层为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锂离子电池封装用阻燃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封装用阻燃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聚丙烯层厚度为30-50μm,所述铝箔厚度为30-50μm,所述尼龙层厚度为20-30μm;所述阻燃聚丙烯层为靠近电解液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湖州供电公司,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湖州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5295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