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聚氨酯储油囊囊体材料、其制备方法和一种柔性油囊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752324.5 | 申请日: | 2022-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93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 发明(设计)人: | 张航;刘向东;杨宇明;熊征蓉;周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32B27/40 | 分类号: | B32B27/40;B32B27/08;B32B27/02;B32B27/34;B32B27/36;B32B27/06;C08L75/04;C08L33/00;C08K3/36;C08K3/22;C08K3/34;C08J5/18;C08G18/12;C08G18/6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洋 |
| 地址: | 13002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聚氨酯 储油 囊囊体 材料 制备 方法 柔性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下储油的聚氨酯储油囊囊体材料,其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耐海水层、浸胶承力织物层、阻燃抑爆层和耐油层;其中,所述耐海水层为高耐候聚氨酯功能膜,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聚氨酯树脂:87.5~92份;氟改性丙烯酸树脂:2.5~3.5份;纳米二氧化硅:1~2份;受阻胺类光稳定剂:1~2份;钛白粉:2~3份;滑石粉:1.5~2份。本发明通过上述特定的为耐海水层、浸胶承力织物层、阻燃抑爆层和耐油层复合,最终制备了适用于水下储油的聚氨酯储油囊囊体材料;该囊体材料具有较好的耐油、耐海水、耐化学品侵蚀功能,同时还具有轻质高强、高阻燃抑爆、耐穿刺、耐磨损、柔韧性较好、易焊接成型展收快捷、使用方便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下聚氨酯储油囊囊体材料、其制备方法和一种柔性油囊。
背景技术
水下柔性油囊是一种全新的储供油/水装备,具有加油、运油、储油、供油、储水、供水、可机动转移等多重功能,充分发挥平战结合的机动、便利作用。与陆上储油及水上储油相比,水下储油可节省昂贵的平台建造费用,而且储罐容量不受限制,具有巨大的储油能力。由于囊体位于水面以下,不仅油气损耗小,而且同火源、雷电隔离,不易起火,存储安全,可以避免火灾、爆炸事故,很适合变化多端的海洋环境;由于囊体放置于水下,可以有效避免浪流作用对囊体的影响,受波浪力小。在需要转移时,向囊体中通入空气,囊体可实现整体转移,借助预设浮力轻易实现囊体的安全转移,从而实现储油囊体的机动性。借助水下储油囊体系统,可以在特定海域及巡航路线上建立“海上加油站”网络,在未来油料机动补给、岛屿油料后勤保障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规柔性储油囊结构包括内外两层,由于内层要持续处于油液浸泡状态,因而内层结构一般要设置成由耐油腐蚀的材料制成,外层则处于海水浸泡的状态,相应的,外层结构一般要对应地设置成耐海水腐蚀的材料制成,内外层通过热塑性聚氨酯弹性多孔材料通过热压方式进行粘接,具有较好的耐海水/油腐蚀性能和较大的存储容量,但也存在重量过大、操作不便等缺陷。
因此,提供一种具有较好的耐油、耐海水、耐化学品侵蚀功能,同时还具有轻质高强、高阻燃抑爆、耐穿刺、耐磨损、柔韧性较好、易焊接成型展收快捷、使用方便等特点的油囊囊体材料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水下聚氨酯储油囊囊体材料,本发明提供的水下聚氨酯储油囊囊体材料具有轻质高强、高阻燃抑爆、耐穿刺、耐磨损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下储油的聚氨酯储油囊囊体材料,其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耐海水层、浸胶承力织物层、阻燃抑爆层和耐油层;
其中,所述耐海水层的原料包括由如下重量份的材料:
聚氨酯树脂:87.5~92份;
氟改性丙烯酸树脂:2.5~3.5份;
纳米二氧化硅:1~2份;
受阻胺类光稳定剂:1~2份;
钛白粉:2~3份;
滑石粉:1.5~2份。
优选的,所述聚氨酯树脂为自制的含硅聚氨酯(PSU),其结构如下所示:
PSU树脂中软段采用端羟基硅油(PDMS)与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PTMG)按不同配比混合而成的多元醇,其中PDMS质量分数为0%~30%;硬段采用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单体,扩链剂采用1,4-丁二醇(BDO),利用预聚物合成和扩链两步聚合反应制备PSU树脂,其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
具体反应过程如下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523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