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应变检测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553296.4 | 申请日: | 2022-05-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37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必东;蔡丽君;李同顺;卢丁丽;傅国泉;缪宏兵;沙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如东恒正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G01B11/27 |
| 代理公司: | 南通苏专博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74 | 代理人: | 邓小颖 |
| 地址: | 226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应变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桩基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高应变检测装置,其包括测试地基,测试地基的上端连接有用于调控夹持板位置的磁性机构,磁性机构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夹持板,夹持板的下端设置有辅助夹持板滑动的活动机构,活动机构滑动连接在测试地基的内侧,本发明通过夹持板对基桩进行夹持,并通过活动机构机构实现辅助夹持板的移动,并通过磁性机构机构的设定,通过调节磁力推板与磁力发生板磁场强度来实现将夹持板推动至受力均衡的点,从而实现对基桩位置的调节,通过电磁场来调控夹持板的位置,可以对夹持板进行实时微调的同时,电磁调控相比较电驱动,具有快速,可控精度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桩基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方面的一种高应变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应变检测是一种对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检测方法,实验时用重锤(重量为预估单桩极限承载力的1%-1.5%)冲击桩顶,使基桩产生足够的贯入度,实测由此产生的桩身质点应力和加速度的响应,通过波动理论分析,判定单桩竖向承载力及桩身完整性。用重锤冲击桩顶,使桩与土之间产生足够的相对位移,以充分激发桩周土阻力和桩端支承力。目前基桩高应变主要检测方法主要有凯斯法(Case)、CAPWAPC方法、波形拟合法和波动方程法等。
如申请号CN202010583618.0所公开的一种预应力基桩高应变检测方法,解决了利用吊车或者起重机进行起吊,容易出现偏心锤击的问题,导致两侧预应力基桩左右两侧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相差较大等问题,但是在实际生产测试过程中,仍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基桩在放置的过程中,为了防止锤头砸偏而导致基桩受力不均,需要将基桩与锤头的轴线校准重合,而由于基桩较重,移动基桩校准操作较难实现,现有的方式多是标记好基桩位置后使用电驱动移动基桩至标记位置,而电驱动移动的速度与精度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高应变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高应变检测装置,包括测试地基,所述测试地基的上端连接有用于调控夹持板位置的磁性机构,所述磁性机构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的下端设置有辅助夹持板滑动的活动机构,所述活动机构滑动连接在测试地基的内侧。
作为优选的:所述测试地基的内部开设有地轨,所述活动机构通过地轨与测试地基的内侧滑动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磁性机构包括两个磁力发生板和两个磁力推板,两个所述磁力发生板固定连接在测试地基靠近两侧的上端面,两个所述磁力发生板的内侧设置有两个磁力推板,且两个所述磁力推板与两个磁力发生板的中线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两个所述磁力推板相对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夹持板。
作为优选的:所述活动机构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在夹持板的下端,所述连接件的下端连接有底盘,所述底盘的内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固定连接有轴杆,所述轴杆上套接有盘簧,所述盘簧连接有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转动连接有第一滚轮,所述连接件的内部设置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一端连接有连接管,所述气流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有气动滚轮。
作为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内部凹槽的内壁开设有收纳仓。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相对的一面弹性连接有弹簧。
作为优选的:所述气动滚轮包括内套体、外杆体和第二滚轮,所述内套体固定连接在连接件的内部,所述内套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外杆体,所述外杆体的下端活动连接有第二滚轮。
作为优选的:所述夹持板的内壁夹持有基桩,所述基桩的上方设置有锤体,所述锤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导线滑轮,所述导线滑轮滑动连接有导向架。
作为优选的:所述锤体的外壁设置有红外发送器,所述夹持板上固定连接有红外接收器。
作为优选的:所述磁力发生板与最近一组磁力推板所发生磁场相互排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如东恒正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未经如东恒正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532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