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纤维的拉丝设备及生产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521300.9 | 申请日: | 2022-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04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 发明(设计)人: | 范秀娟;卢克香;范兴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纤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3B37/022 | 分类号: | C03B37/022;C03B37/03;C03B37/035 |
| 代理公司: | 合肥锦辉利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10 | 代理人: | 王利利 |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蚌***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纤维 拉丝 设备 生产工艺 | ||
1.一种玻璃纤维的拉丝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工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预恒压处理:打开电动闸阀(12),使熔炉内的玻璃纤维熔液通过导管进入到恒温储液箱(3)内,当玻璃纤维熔液到达恒温储液箱(3)的预设高度时,启动恒压控制组件(4)对恒温储液箱(3)内进行加压,使恒温储液箱(3)内压力恒定,使玻璃纤维熔液之间分子间间隙变小;
步骤二,预牵引拉丝:当恒温储液箱(3)内压力恒定后,启动拉丝控制组件(5)并控制拉丝点针(505)从拉丝针孔(506)中出来,恒温储液箱(3)内的玻璃纤维熔液则在微压作用下主动进到拉丝针孔(506)中,玻璃纤维熔液落到拉丝针孔(506)的顶端面,此时由于拉丝针孔(506)脱离拉丝针孔(506)并形成温差,使玻璃纤维熔液粘附于拉丝点针(505)的顶端面,拉丝针孔(506)牵引逐渐凝固的玻璃纤维熔液直到到达冷却水箱(1)内,形成玻璃纤维纤丝;
步骤三,牵引收卷成品:当玻璃纤维纤丝成型后,且位于冷却水箱(1)处时,关闭电动闸阀(12),打开拉伸门(6),并取下粘附于拉丝点针(505)顶面的玻璃纤维纤丝,然后将其缠绕于收卷滚筒(709)的外端,然后关闭拉伸门(6)和打开电动闸阀(12),控制丝线收卷组件(7)的部件运作,使收卷滚筒(709)正处于拉丝针孔(506)的正下方,且处于拉丝滑板(503)的正上方,同时驱动收卷滚筒(709)旋转,使收卷滚筒(709)收卷玻璃纤维纤丝;
步骤四,协作拉丝冷却:随着对玻璃纤维纤丝的冷却凝固,冷却水箱(1)和冷却流箱(2)构成的拉丝成型流道内的温度会逐渐升高,且当拉丝成型流道顶部的温度达到预设值时,则启动循环泵(14)和冷却器(9),循环泵(14)使冷却水依次通过分水出水管(10)、冷却水箱(1)与渐变冷却管(13)、回水汇流管(11)和冷却器(9)中,然后冷却器(9)冷却的水通过循环泵(14)重新注入到分水出水管(10)内,完成冷却循环,通过冷却液循环的方式对拉丝成型流道的温度进行动态降温;
步骤五,后期处理:当玻璃纤维熔液不再向恒温储液箱(3)内进料时,此时关闭电动闸阀(12)后,启动恒压控制组件(4)保证恒温储液箱(3)内压力恒定,使玻璃纤维熔液正常出料,然后收卷滚筒(709)收卷玻璃纤维纤丝,直到恒温储液箱(3)内无料,然后控制拉丝点针(505)重新插入拉丝针孔(506)内,将拉丝针孔(506)内残余的玻璃纤维熔液推出并清洁恒温储液箱(3)。
2.一种玻璃纤维的拉丝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水箱(1),所述冷却水箱(1)顶端固定设有冷却流箱(2),所述冷却流箱(2)的侧壁内套设有渐变冷却管(13),所述冷却流箱(2)的顶端固定设有恒温储液箱(3),所述恒温储液箱(3)、冷却流箱(2)与冷却水箱(1)依次贯通连接,所述恒温储液箱(3)的贯通连接有电动闸阀(12),所述冷却水箱(1)的底端安装有控水箱(8)和冷却器(9),所述控水箱(8)与冷却水箱(1)贯通连接,所述冷却器(9)贯通连接有分水出水管(10)和回水汇流管(11),所述分水出水管(10)远离冷却器(9)的两端分别与冷却水箱(1)底面中心处和渐变冷却管(13)的进水口处贯通连接,所述分水出水管(10)与冷却器(9)之间安装有循环泵(14),所述循环泵(14)安装于分水出水管(10)上,所述回水汇流管(11)远离冷却器(9)的两端分别与冷却水箱(1)顶侧和渐变冷却管(13)的出水口处贯通连接,所述恒温储液箱(3)的顶端安装有恒压控制组件(4),所述冷却水箱(1)和冷却流箱(2)内安装有拉丝控制组件(5),所述冷却水箱(1)的顶侧壁滑动设有拉伸门(6),所述拉丝控制组件(5)适配有丝线收卷组件(7),所述丝线收卷组件(7)安装于拉伸门(6)的内侧,所述冷却水箱(1)和冷却流箱(2)贯通连接并构成拉丝成型流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纤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纤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2130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