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应变测试的接线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349011.5 | 申请日: | 2022-04-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353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兴;张磊;丛峻;彭琳;董朋昆;张志超;陈文强;郭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7/16 | 分类号: | G01B7/16;H01R3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符继超 |
| 地址: | 1013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筋混凝土 框架结构 应变 测试 接线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应变测试的接线装置;包括:盒体、接线组件;其中盒体的侧面设置有至少一组侧面盲孔;一组侧面盲孔中包含两个穿线盲孔,用于穿入待连接的两根导线;盒体的顶面设置有与侧面盲孔相同数量的顶面盲孔;顶面盲孔与对应的两个穿线盲孔相通;接线组件穿插在顶面盲孔内,作为导体用于将待连接的两根导线进行导通;本装置通过将接线组件插入装置的盒体中,将导线压紧进行连接导通,接线稳固安全可靠、力度可控操作省力,并且可以重复使用不易损坏,可广泛应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构件应变测试试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导线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应变测试的接线装置。
背景技术
接线装置是用于实现导线连接的一种媒介配件,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以及钢筋混凝土类试验的规模越来越大,接线装置的使用需求也越来越高,接线装置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目前现有技术中,钢筋混凝土类应变测试连接应变片导线和设备导线主要采用的是一种按压式的接线端子,按压式的接线端子主要通过接线盒中的连接片进行连接。这种接线端子虽然固定线缆可靠,但是连接前后需要手动掰起和按下连接片的起压阀,接片易松动、操作力度要求高导致手的痛感强,且特别容易损坏、起压阀不能维修替换和重复使用。
因此,如何避免接线易松动、操作力度大、容易损坏和重复利用率低;已成为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至少解决上述部分技术问题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应变测试的接线装置,通过将接线组件插入装置的盒体中,将导线进行连接导通,从而达到了装置安全可靠、接线稳固、操作轻松和可以重复使用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应变测试的接线装置,包括:盒体、接线组件;其中:
所述盒体的侧面设置有至少一组侧面盲孔;所述一组侧面盲孔中包含两个穿线盲孔,用于穿入待连接的两根导线;
所述盒体的顶面设置有与所述侧面盲孔相同数量的顶面盲孔;所述顶面盲孔与对应的所述穿线盲孔相通;
所述接线组件穿插在所述顶面盲孔内,作为导体用于将所述待连接的两根导线进行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顶面盲孔包含两个接线盲孔,两个接线盲孔分别与对应的两个穿线盲孔相通;所述接线组件为n型结构,其两端穿插在所述两个接线盲孔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盒体的顶面形状大小适配;所述盖板与所述接线组件为一体式结构或二者铰接的分体式结构。
进一步地,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盖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盒体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连接盲孔;所述紧固件穿过通孔,旋入所述连接盲孔,将所述盖板紧固在所述盒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为羊角螺栓。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组件为羊角螺栓且具有外螺纹,所述顶面盲孔的的孔壁内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盒体和所述盖板均由以下任一种绝缘材料构成:聚碳酸酯、ABS塑料、PVC、电玉粉和聚酰胺66。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组件由以下任一种或多种金属材料构成:铜、铁、铝、铅、银和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发明的接线装置结构简单耐用、接线紧固可靠、维护与拆卸便利、重复使用率高、成本低和构件取材常见,可广泛应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构件应变测试试验。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490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