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字后端绕线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283505.8 | 申请日: | 2022-03-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11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琰;赵胜华;霍津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安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394 | 分类号: | G06F30/394;G06F30/392;G06F30/398;G06F117/10;G06F119/1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锐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6 | 代理人: | 黄海霞 |
| 地址: | 200434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 后端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字后端绕线方法,包括布局至少一个缓冲单元,将两个端口通过绕线和所述缓冲单元连接,将所述绕线分为了多段,进而减少了一段所述绕线的长度,并且所述绕线的长度越小越好控制,所述缓冲单元的延时也是可控的,因此能够更好的控制总延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数字后端绕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布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字后端绕线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绕线技术针对短距离绕线非常有效,但对越来越远的物理距离和越来越复杂的物理环境,现有技术会导致延迟大且难以控制,从而使得芯片很难达到更好的性能指标,甚至导致芯片设计失败。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数字后端绕线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字后端绕线方法及系统,便于更好的控制延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所述数字后端绕线方法,包括:
布局至少一个缓冲单元;
将两个端口通过绕线和所述缓冲单元连接。
所述数字后端绕线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布局至少一个缓冲单元,将两个端口通过绕线和所述缓冲单元连接,将所述绕线分为了多段,进而减少了一段所述绕线的长度,并且所述绕线的长度越小越好控制,所述缓冲单元的延时也是可控的,因此能够更好的控制总延时。
可选地,所述布局至少一个缓冲单元,包括:
获取所述缓冲单元的单元延迟和两个所述端口的坐标;
根据所述缓冲单元的单元延迟和两个所述端口的坐标计算所述缓冲单元的数量。其有益效果在于:便于控制所述缓冲单元的数量,避免缓冲单元过多增加了总延时。
可选地,所述布局至少一个缓冲单元,还包括:
根据两个所述端口的坐标和所述缓冲单元的数量计算所述缓冲单元的坐标。
可选地,所述布局至少一个缓冲单元,还包括:
判断所述缓冲单元的坐标位置是否存在模块;
若判断所述缓冲单元的坐标存在模块,则以所述缓冲单元的坐标为圆心向外寻找坐标,直至所述缓冲单元位置与所述模块位置不重叠,以新坐标更新所述缓冲单元的坐标。其有益效果在于:避免缓冲单元与模块之间的位置冲突。
可选地,所述根据两个所述端口的坐标和所述缓冲单元的数量计算所述缓冲单元的坐标,包括:
根据两个所述端口的坐标和所述缓冲单元的数量计算所述缓冲单元的坐标,并使所述缓冲单元等间距设置于两个所述端口之间。其有益效果在于:便于减少布局缓冲单元的复杂度,进而避免总延时过大。
可选地,所述将两个端口通过绕线和所述缓冲单元连接,包括:
在所述端口与所述缓冲单元之间、两个所述缓冲单元之间沿所述端口的横坐标布置第一绕线;
在所述端口与所述缓冲单元之间、两个所述缓冲单元之间沿所述端口的纵坐标布置第二绕线。
可选地,所述数字后端绕线方法还包括拟合曲线计算步骤,所述拟合曲线计算步骤包括:
根据已知绕线的长度和已知的延时通过拟合得到延迟拟合曲线。
可选地,所述数字后端绕线方法还包括第一总延时计算步骤,所述第一总延时计算步骤包括:
根据两个端口的坐标通过所述延迟拟合曲线计算第一总延时。
可选地,所述数字后端绕线方法还包括第二总延时计算步骤,所述第二总延时计算步骤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安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安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835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项目部署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数据加载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