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视觉识别的水上垃圾自动分类清理装置及运行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245873.3 | 申请日: | 2022-03-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18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 发明(设计)人: | 谭金铃;易锦常;林彰稳;苏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B63B35/32;G06V20/10 |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李登桥 |
| 地址: | 44300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视觉 识别 水上 垃圾 自动 分类 清理 装置 运行 方法 | ||
1.一种视觉识别的水上垃圾自动分类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船体,船体包括收集腔和分拣腔两个空间;
所述收集腔内部安装有用于对垃圾进行收集的收集装置;
所述分拣腔内部安装有用于对垃圾进行分拣的总分拣机构;
所述船体的底部安装有用于驱动整个船体行走和转向的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视觉识别的水上垃圾自动分类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包括设置在船体顶部的船载储存箱(001),船体的顶端头部固定有蓄电池(003),蓄电池(003)的头部外壁上固定有第一摄像头(002);船体的顶部铺设有太阳能电池板(004);船体的两侧通过固定扣固定安装有多个沉浮圈(0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视觉识别的水上垃圾自动分类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包括取料网(101)和取料板(112);所述取料网(101)为两张分别固定在船体收集腔的前端两侧,形成外宽内窄的收集区域,所述取料网(101)的长度为船口的宽度的一半,由固定在船体上的舵机转动控制取料网(101)对垃圾收集;
所述取料板(112)的板面设置有漏洞,取料板(112)的四角与伸缩杆(115)固定连接,取料板(112)四周安装有一定高度的隔板,底板与第一推杆(110)的顶端透过安装在弧形限位滑道中的第一卡块固定连接,所述取料板(112)前端的同一水平面上的船体收集腔壁上安装有红外线传感器(213),所述取料板(112)在使用过程中由剪叉式升降机(114)控制在水面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视觉识别的水上垃圾自动分类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向电机(113),驱动电机(401),涡旋(102),拨片(103),第一齿轮(104),第二齿轮(105),第一推杆(110)和第二推杆(111);所述拨片(103)内部为中空结构,内部安装有传动杠杆(106),由杠杆轴(107)固定连接拨片的内部两壁,其中所述杠杆轴(107)穿插传动杠杆的中心,所述传动杠杆(106)的两端设有限位腔(108),所述限位腔(108)内部分别带有滑动插销(109),其中第一推杆(110)的底端与第一滑动插销固定连接,第二推杆(111)的底端与第二滑动插销固定连接,所述拨片(103)的顶端与第二齿轮(10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104)与第二齿轮(105)啮合,所述第一齿轮(104)固定连接在转向电机(113)上;安装第一齿轮(104)的底板上设有镂空圆形滑槽,所述第一推杆(110)和第二推杆(111)均穿过圆形滑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视觉识别的水上垃圾自动分类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401)安装于船体下层的隔层中,所述驱动电机(401)与第一连接轴(402)相连,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轴(402)的中端安装有第一锥齿轮(403);第一锥齿轮(403)与安装在第二连接轴(404)端头的第二锥齿轮(405)啮合传动,第二连接轴(404)的另一端头安装有涡旋(102),涡旋(102)位于所述拨片(103)的前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视觉识别的水上垃圾自动分类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载储存箱(001)安装于所述船体的分拣腔内部,所述船载储存箱(001)分为可回收垃圾储存箱,厨余垃圾储存箱,其他垃圾储存箱和有害垃圾储存箱;四个垃圾储存箱相互紧靠,垃圾储存箱的底板与第二推杆(111)的顶端透过安装在底板弧型限位滑道中的第二卡块固定连接,垃圾储存箱的各个箱底都安装有重力传感器(220),在未分拣的时候,垃圾储存箱显现在船体的后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4587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