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溶剂聚丙烯酸酯消泡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238147.9 | 申请日: | 2022-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2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 发明(设计)人: | 王泽永;古凌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优润合成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19/04 | 分类号: | B01D19/04;C08F220/18;C08F220/14;C08F210/14;C08F216/18;C08F220/32;C08F216/16;C08L75/04;C08L33/10 |
| 代理公司: | 广州维智林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48 | 代理人: | 赵晓慧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东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溶剂 聚丙烯酸酯 消泡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无溶剂聚丙烯酸酯消泡剂,其特征在于,包含丙烯酸酯聚合物和有机载体,所述的丙烯酸酯聚合物具有以下结构通式:
其中:R、R’相同或不同,分别为C1-C22烷基、烷氧基取代烷基、环烷基取代烷基;
R”为C4-C22烷基或烷氧基取代烷基;
n1、n2、n3相同或不同,共同组成分子量为10000-30000不等的丙烯酸酯聚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溶剂聚丙烯酸酯消泡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丙烯酸酯聚合物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5-65%,所述的有机载体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5~7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溶剂聚丙烯酸酯消泡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分子量为10000-300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溶剂聚丙烯酸酯消泡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原料组成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乙烯基单体和引发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溶剂聚丙烯酸酯消泡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烷基酯选自: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十二酯、丙烯酸十八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异冰片酯中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溶剂聚丙烯酸酯消泡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十二酯、甲基丙烯酸十八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中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溶剂聚丙烯酸酯消泡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基单体选自:α-烯烃(C6-C22)和乙烯基醚单体,或为:α-烯烃(C8-C18)、正丁基乙烯基醚、异丁基乙烯基醚、叔丁基乙烯基醚、环己基乙烯基醚、2-乙基己基乙烯基醚、十二烷基乙烯基醚、十八烷基乙烯基醚中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溶剂聚丙烯酸酯消泡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选自: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过氧化苯甲酰和过硫酸盐/亚铁体系;
所述的有机载体包括: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对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对苯二甲酸二(异)壬酯、对苯二甲酸二(异)癸酯、己二酸二(异)辛酯、己二酸二(异)壬酯、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环己二酸二(异)壬酯、2,2,4-三甲基-1,3-戊二醇二异丁酸酯中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溶剂聚丙烯酸酯消泡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溶剂聚丙烯酸酯消泡剂按质量份计,包含以下原料组分:丙烯酸酯1-30份、甲基丙烯酸酯1-30份、乙烯基单体1-20份、有机载体35-75份、引发剂0.2-1份。
10.一种无溶剂聚丙烯酸酯消泡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合适的烧杯,将计量的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乙烯基单体,以及计量份数70-80%的引发剂常温状态下混合,持续搅拌至完全溶解为均相透明液体,密封备用;
步骤2、氮气保护下,将计量的有机载体加入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冷凝回流装置的反应器中,搅拌升温至80-120℃;
步骤3、持续搅拌状态下,将所述步骤1中制得的混合液体通过滴液漏斗缓慢滴加入反应器中,保持滴加速度恒定,约1-2h滴加完毕,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液料温度于80℃至120℃;
步骤4、滴加完毕后继续保温100-120℃搅拌回流反应2-3h;
步骤5、加入剩余计量份数20-30%的引发剂,继续保温100-120℃反应3-5h;
步骤6、保温反应结束后,产物保温100-120℃,保持真空度-(0.095~0.1)MPa,减压蒸馏0.5-1h,蒸除未反应的小分子物质,制得无溶剂聚丙烯酸酯消泡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优润合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优润合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3814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粒度依帕司他结晶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食品包装用多方位传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