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厨卫间止水与结构整体成型的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175498.X | 申请日: | 2022-0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59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 发明(设计)人: | 谢锦鸿;陈昌俊;何刚;刘永岗;包攀峰;贾东坡;杨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13/00 | 分类号: | E04G13/00;E04B1/66;E04B5/17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孙海博 |
| 地址: | 610063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厨卫间 止水 结构 整体 成型 施工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厨卫间止水与结构整体成型的施工结构,包括间内预制叠合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间内预制叠合板(1)的边侧设有主体结构梁钢筋(4),主体结构梁钢筋(4)上设有止水带模板(5),止水带模板(5)围挡形成止水带位,止水带模板(5)上预留有厨卫间门洞(6),止水带位和厨卫间门洞(6)均位于主体结构梁钢筋(4)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厨卫间止水与结构整体成型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间外预制叠合板(2),间内预制叠合板(1)与间外预制叠合板(2)之间形成主体结构梁位,主体结构梁钢筋(4)设在主体结构梁位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厨卫间止水与结构整体成型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间内预制叠合板(1)和间外预制叠合板(2)上均设有楼板钢筋(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厨卫间止水与结构整体成型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水带模板(5)绑扎在主体结构梁钢筋(4)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厨卫间止水与结构整体成型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水带模板(5)上围成完整的首尾端结构,首尾端之间形成厨卫间门洞(6)。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厨卫间止水与结构整体成型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间内预制叠合板(1)的边侧设有剪力墙位(8),剪力墙位(8)内设有剪力墙竖向钢筋(7),止水带模板(5)上预留有剪力墙位(8)。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厨卫间止水与结构整体成型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间内预制叠合板(1)的边侧设有框架柱位(10),框架柱位(10)内设有框架柱竖向钢筋(9),止水带模板(5)上预留有框架柱位(10)。
8.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厨卫间止水与结构整体成型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水带模板(5)为铝合金模板。
9.一种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厨卫间止水与结构整体成型的施工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厨卫间止水带分布情况、止水带宽度和止水带高度,结合止水带与相邻主体结构构件标高,设计制作厨卫间的止水带模板(5),并在模板生产厂家定制加工;
S2.在主体结构的叠合楼板安装完成后,根据建筑施工平面布置图,在叠合楼板上进行厨卫间止水带的测量放线,并在叠合楼板上弹出止水带定位墨线;
S3.模板安装前,进行脱模剂涂刷,并涂刷均匀;
S4.在主体结构梁钢筋(4)绑扎完成后,在主体结构梁钢筋(4)上安装止水带模板(5);
S5.对照建筑施工平面布置图,核对检查止水带模板(5)安装是否合规、准确,检查止水带模板(5)是否松动,若有松动和偏位,及时进行调整和加固;
S6.浇筑主体结构楼板混凝土时,厨卫间止水带混凝土随楼板混凝土一并浇筑,并充分振捣,使止水带混凝土密实,同时与主体结构楼板形成一体;
S7.厨卫间止水带混凝土浇筑时安装专人看守,若浇筑过程中发生偏位、脱模现象,及时进行调整和加固,以确保厨卫间止水带施工质量和成型质量;
S8.厨卫间止水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达到拆模条件后,即可进行模板拆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4步骤安装时,根据厨卫间墙体构造,具体按以下三种情况进行安装:
1)厨卫间墙体均为填充结构时:
根据厨卫间止水带定位线,直接在楼板上安装厨卫间止水带模板(5);
2)厨卫间墙体中,部分墙体为剪力墙时:
根据厨卫间止水带定位线,将剪力墙位(8)预留出来,便于下一层剪力墙施工,在剪力墙以外的厨卫间止水带区域,全部安装止水带模板(5),在施工下一楼层剪力墙时,使剪力墙根部与厨卫间止水带连接成一整体;
3)厨卫间墙体中,部分墙体为临框架柱时:
根据厨卫间止水带定位线,将框架柱位(10)预留出来,便于下一层框架柱施工;在框架柱以外的厨卫间止水带区域,全部安装止水带模板(5),在施工下一楼层框架柱时,使框架柱根部与厨卫间止水带连接成一整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7549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