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识别模型训练方法、数据识别方法及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099284.9 | 申请日: | 2022-0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24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超;董树青;魏庆来;郭德瑞;刘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华北电力试验研究院;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10L25/51 | 分类号: | G10L25/51;G10L25/18;G10L15/16;G10L15/08;G10L15/06;G06N3/04;G06K9/6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南长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4 | 代理人: | 穆丽红 |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石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识别 模型 训练 方法 装置 | ||
1.一种数据识别模型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各个螺栓进行检测,以获取螺栓样本数据;
对所述螺栓样本数据进行数据处理,确定目标数据集;
利用所述目标数据集对数据识别模型进行训练,生成目标数据识别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样本数据为音频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螺栓样本数据进行数据处理,确定目标数据集,包括:
对所述音频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确定一维输入向量;
对所述一维输入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确定一维频率振幅向量;
利用所述一维频率振幅向量与标签的关系,确定一维频率振幅向量对应的标签,所述标签为音频信号对应螺栓的损伤状态;
将各一维频率振幅向量和对应的标签组成目标数据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目标数据集对数据识别模型进行训练,生成目标数据识别模型,包括:
构建一维深度可分离卷积模型,将所述一维深度可分离卷积模型确定为所述数据识别模型;
通过所述目标数据集对所述数据识别模型进行参数优化,以确定目标识别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音频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确定一维输入向量,包括:
对所述音频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确定频谱信号;
将预设振幅的所述频谱信号确定为所述一维输入向量。
6.一种数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数据识别模型训练方法对数据识别模型进行训练,确定目标数据识别模型;
获取待识别螺栓的音频信号;
利用所述目标数据识别模型对所述音频信号进行分类识别,确定识别结果。
7.一种数据识别模型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对各个螺栓进行检测,以获取螺栓样本数据;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螺栓样本数据进行数据处理,确定目标数据集;
识别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目标数据集对数据识别模型进行训练,生成目标数据识别模型。
8.一种数据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利用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识别模型训练装置对数据识别模型进行训练,确定目标数据识别模型;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获取待识别螺栓的音频信号;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目标数据识别模型对所述音频信号进行分类识别,确定识别结果。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之间互相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从而执行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识别模型训练方法,或者执行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识别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识别模型训练方法,或者执行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识别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华北电力试验研究院;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华北电力试验研究院;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9928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充放电装置
- 下一篇:双护盾TBM主机洞内弃壳拆卸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