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初滤管道及均匀导流功能的旋风分离锥体的分离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095539.4 | 申请日: | 2022-0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256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 发明(设计)人: | 韩运晴;隋殿杰;展铭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B01D50/20 | 分类号: | B01D50/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龙涛 |
| 地址: | 525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管道 均匀 导流 功能 旋风 分离 锥体 组件 | ||
1.一种基于初滤管道及均匀导流功能的旋风分离锥体的分离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初滤管道和旋风分离锥体;
所述外壳体内设置有隔离模块,所述隔离模块将所述外壳体的内腔分隔为初滤腔和分离腔;所述外壳体具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
所述旋风分离锥体位于所述分离腔内;所述初滤管道为螺旋管道,位于所述初滤腔内;
所述旋风分离锥体包括上下设置的分离锥中心桶和分离锥壳;
所述分离锥中心桶的第一端具有开口,与所述外壳体的顶壁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分离锥中心桶靠近其第一端端部的周向设置有若干个进风孔,若干个所述进风孔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分离腔;
所述分离锥壳包括外壳壁、壳底板和导风桶,所述外壳壁套设在所述导风桶的外侧,并与所述壳底板形成具有开口的分离通道;
所述初滤管道的第一端穿过所述隔离模块与所述导风桶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初滤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固定连接;所述导风桶的第二端穿过所述壳底板与所述分离锥中心桶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导风桶的第二端与所述分离锥中心桶的第二端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导风桶靠近其第二端端部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导风出口;所述导风桶的第一端为导风入口;
多个所述导风出口与所述导风入口之间通过多个导风通道连接;多个所述导风出口与多个导风通道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导风桶包括桶壁和导风片,所述导风片为多个,多个所述导风片沿所述桶壁的周向间隔设置以形成多个独立的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的数量为n个;每个所述导风通道入口所占的圆角为θ,θ的角度范围为(0.5π/n)θ(2π/n);每个所述导风通道内侧的辐射角度为γ,其中,γ应满足(π/n)γ(6π/n);
所述导风片具有相互连接的进口段和出口段,所述进口段位于所述桶壁的靠近所述初滤管道侧,所述出口段位于所述导风出口的一侧;所述进口段和所述出口段均为弧形结构,并连接形成螺旋上升通道;
所述进口段远离所述出口段的一端形成进口端,多个所述进口端围成内圆环;所述出口段远离所述进口段的一端形成出口端,多个所述出口端分别与所述导风出口连通;相邻两个所述导风片的进口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两个所述导风片的出口端之间的距离;
所述壳底板与所述隔板下端面之间的距离为e,所述外壳壁的高度f,e与f的关系为0.25e/f0.8;位于所述壳底板上端的导风桶的桶壁与所述外壳壁之间的距离为d,所述外壳壁的半径为R,d与R之间存在的关系为0.3d/R0.8;所述导风通道的数量n为2-12个;
所述螺旋管道的内壁形成进风通道,所述螺旋管道的下端设置有与其连通的进风管,所述进风管具有第二进风口;所述螺旋管道的上端设置有与其连通的出风管,所述出风管具有第二出风口;所述螺旋管道远离其螺旋中心轴一侧的侧壁上至少设置有1个初滤开口;
所述初滤开口沿流动方向具有第一开口壁和第二开口壁,所述第一开口壁的外壁面上设置有与其连接的弧形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位于远离所述第二开口壁的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未经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9553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副车架与冷藏车厢底板的装配方法
- 下一篇:一种设定轨迹循环振动切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