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粘接剂、不同种材料粘接用粘接剂、粘接片和不同种材料粘接用粘接片在审
| 申请号: | 202180077322.4 | 申请日: | 2021-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905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 发明(设计)人: | 高木诚司;池田胜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9J11/06 | 分类号: | C09J1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段然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粘接剂 同种 材料 粘接用粘接剂 粘接片 粘接用粘接片 | ||
本发明提供能够维持粘接强度且在不同种材料的粘接中也不发生界面剥离、能够实现内聚破坏的环氧系粘接剂。一种环氧系粘接剂,其特征在于,其包含环氧树脂(A)和固化剂(B),作为上述环氧树脂(A),含有双酚A型环氧树脂(A1)、双酚F型环氧树脂(A2)和橡胶改性环氧树脂(A3),上述双酚A型环氧树脂(A1)相对于上述双酚F型环氧树脂(A2)的含量比〔(A1)/(A2)〕小于2.7。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粘接剂。详细而言,涉及在不同种材料的粘贴(尤其是不同种金属的粘接)时能够将它们牢固粘接的粘接剂。
背景技术
以环氧树脂作为主成分的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在尺寸稳定性、机械强度、电绝缘性、耐热性、耐水性、耐化学药品性等诸多方面是优异的,其被用作车辆的结构面板等的结构用粘接剂。
当今,在汽车领域中以与铆接、点焊并用的形式使用粘接剂的情况正在增加,所使用的粘接剂通常使用粘接强度高的结构用粘接剂,选择具有高剪切粘接强度的粘接剂。
作为这种用途中使用的环氧系粘接剂,通过向环氧树脂中添加橡胶和增强剂、聚合物微粒等来进行粘接剂的粘接强度的提高、冲击特性的赋予,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通过添加橡胶改性环氧树脂和反应性增强剂来提高所得固化物的耐冲击性、剥离强度,另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通过添加环氧树脂和聚合物微粒,从而能够维持高弹性模量且实现高粘接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0-52380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1822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已知的是:当今为了降低环境负担还进行了车体的轻量化,在以往通常使用的铁的基础上,将以铝、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等为主的多种材料用于汽车等车辆时,在将不同种材料加以粘接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在相同材料的粘接时不会发生的粘接不良、即界面剥离等问题。
在这种现状下,将前述专利文献1和2的粘接剂用于不同种材料的粘接时,在橡胶、增强剂、聚合物微粒的用量少的区域中,存在与材料的密合性低、容易发生界面剥离的课题,另一方面可明确:如果大量使用橡胶则使其内聚破坏,但存在因弹性模量大幅降低而发生粘接强度降低这样的对于用作结构用粘接剂而言致命性的课题。
因而,本发明中,在这种背景下,提供能够维持粘接强度且在不同种材料的粘接中也不发生界面剥离、能够使其内聚破坏的环氧系粘接剂。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于是,本发明人等鉴于所述情况而反复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制成以特定的组成比包含环氧树脂(A)和固化剂(B)且所述环氧树脂(A)包含双酚A型环氧树脂(A1)、双酚F型环氧树脂(A2)、橡胶改性环氧树脂(A3)的粘接剂,从而能够解决本课题。即,以往一同使用双酚A型环氧树脂(A1)和双酚F型环氧树脂(A2)时,会提高固化物的弹性模量、提高玻璃化转变温度,因此,通常使用与双酚F型环氧树脂(A2)相比非常多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A1),但通过将双酚A型环氧树脂(A1)相对于双酚F型环氧树脂(A2)的含量比设为特定量以下,从而出乎预料地发现:其能够在不同种材料的粘接中维持粘接强度且提高密合性,不发生界面剥离,能够实现内聚破坏。
即,本发明提供以下的[1]~[15]。
[1]一种环氧系粘接剂,其特征在于,其包含环氧树脂(A)和固化剂(B),
作为前述环氧树脂(A),含有双酚A型环氧树脂(A1)、双酚F型环氧树脂(A2)和橡胶改性环氧树脂(A3),
前述双酚A型环氧树脂(A1)相对于前述双酚F型环氧树脂(A2)的含量比〔(A1)/(A2)〕小于2.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菱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800773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