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茶漏有效
| 申请号: | 202123335939.8 | 申请日: | 2021-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903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 发明(设计)人: | 关瑛;李丹;籍凤颖;刘懿;徐家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A47J31/06 | 分类号: | A47J31/06 |
| 代理公司: | 西安众和至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9 | 代理人: | 申玲红 |
| 地址: | 71002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漏,包括中心杆,所述中心杆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有圆形茶漏盘,所述圆形茶漏盘外卡接有一圈柔性可翻折的环形茶漏盘,所述圆形茶漏盘和环形茶漏盘上均遍布有用于茶水分离的过滤孔。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茶漏的过滤部包括圆形茶漏盘和卡接于圆形茶漏盘外的柔性可翻折的环形茶漏盘;由于位于外侧的环形茶漏盘是柔性可翻折的,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茶漏可适用于内径大于圆形茶漏盘并小于等于环形茶漏盘的杯体,适用性强,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茶漏。
背景技术
在使用水杯、茶杯饮水倒水过程中,茶漏装置被普遍应用着。但由于沏茶有讲究,第一遍水沏的茶不可直接饮用,所以需要倒掉水杯里原有的水,需使用茶漏将茶与水分离。所利用的原理具体指:通过茶漏能够将水杯里的水倒出,从而与茶进行分离,将茶保留到水杯里。目前,简易的茶漏一般是通过滤网将茶与水进行分离,通过弹簧去适应不同直径的杯体内壁。然而茶漏具有结构复杂,使用过程复杂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可适用于不同直径杯体的茶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茶漏,包括中心杆,所述中心杆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有圆形茶漏盘,所述圆形茶漏盘外卡接有一圈柔性可翻折的环形茶漏盘,所述圆形茶漏盘和环形茶漏盘上均遍布有用于茶水分离的过滤孔。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杆与所述圆形茶漏盘的中心位置垂直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茶漏盘的内环侧壁设有一圈与所述圆形茶漏盘外圆端匹配的环形凹槽,所述圆形茶漏盘的外端卡设于所述环形茶漏盘的环形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圆形茶漏盘和环形茶漏盘上的过滤孔以所述圆形茶漏盘的中心为圆心环形均匀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杆和圆形茶漏盘为不锈钢材质,所述环形茶漏盘为硅胶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杆远离所述圆形茶漏盘的一端设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茶漏的过滤部包括圆形茶漏盘和卡接于圆形茶漏盘外的柔性可翻折的环形茶漏盘;由于位于外侧的环形茶漏盘是柔性可翻折的,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茶漏可适用于内径大于圆形茶漏盘并小于等于环形茶漏盘的杯体,适用性强,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涉的茶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涉的茶漏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涉的茶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中心杆;2、圆形茶漏盘;3、环形茶漏盘;4、过滤孔;5、环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
参照图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茶漏,包括中心杆1,中心杆1为不锈钢材质,中心杆1的一端设有方便拿取的把手,中心杆1的另一端与圆形茶漏盘2的中部垂直固定连接,圆形茶漏盘2为不锈钢材质,圆形茶漏盘2外卡接有一圈柔性可翻折的环形茶漏盘3,具体的,环形茶漏盘3为硅胶材质,圆形茶漏盘2和环形茶漏盘3上均遍布有用于茶水分离的过滤孔4。
其中,圆形茶漏盘2和环形茶漏盘3上的过滤孔4以圆形茶漏盘2的中心为圆心环形均匀设置;
环形茶漏盘3的内环侧壁设有一圈与圆形茶漏盘2外圆端匹配的环形凹槽5,圆形茶漏盘2的外端卡设于环形茶漏盘3的环形凹槽5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3359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型可控温定水量自动泡豆设备
- 下一篇:一种物联终端I1协议转换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