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密性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3011230.2 | 申请日: | 2021-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49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 发明(设计)人: | 郭世伟;李兰涛;贺智祺;黄玉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格力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3/26 | 分类号: | G01M3/26;B25B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泰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62 | 代理人: | 韩来兵 |
| 地址: | 51904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密性 检测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属于锂电池气密性检测技术领域,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支架;夹紧装置,夹紧装置设于支架上,夹紧装置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限定出气压空间,当电池顶盖放置于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时,电池顶盖将气压空间分隔成互相独立的第一气压空间和第二气压空间,电池顶盖的正极柱的焊接缝、负极柱的焊接缝和防爆阀中的一个位于气压空间内;驱动件,驱动件可转动地设于支架上,驱动件与第一盖板螺纹连接,驱动件用于通过转动使得第一盖板移动从而靠近或远离第二盖板,其中,第一气压空间和第二气压空间中的一个用于与充气组件和/或气压检测装置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结构简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锂电池气密性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动力电池企业蓬勃发展,电池产量日宜增大,气密性异常正是电池在加工制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该现象会进一步导致电池内部电解液溢出,严重影响电池的安全使用性能,甚至会造成爆炸起火等严重后果。导致电池气密性异常的原因有加工制造工艺过程的因素、也有电池结构件来料质量的因素,电池顶盖结构件的气密性来料检测,涉及的检测部位主要有极柱和防爆阀,传统的电池顶盖气密性检测工装是将电池顶盖整体放入工装型腔内部,随后施加一定的气压对正负极柱和防爆阀同时进行检测,对于气密性不良的盖板样品,传统检测工装无法对漏气部位进行准确判定,所以就无法根据不良品漏气部位的发生概率对电池顶盖结构件加工制造环节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改良措施,也就难以有效的提升盖板结构件加工的良品率。
另外,对于电池防爆阀开启压力的检测,传统的检测方法是将盖板与铝壳焊成空壳,随后进行拉爆测试。传统测试方法耗时耗力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新的电池顶盖气密性检测工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单独对正极柱的焊接缝、负极柱的焊接缝和防爆阀中的一个进行检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支架;夹紧装置,夹紧装置设于支架上,夹紧装置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限定出气压空间,当电池顶盖放置于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时,电池顶盖将气压空间分隔成互相独立的第一气压空间和第二气压空间,电池顶盖的正极柱的焊接缝、负极柱的焊接缝和防爆阀中的一个位于气压空间内;驱动件,驱动件可转动地设于支架上,驱动件与第一盖板螺纹连接,驱动件用于通过转动使得第一盖板移动从而靠近或远离第二盖板,其中,第一气压空间和第二气压空间中的一个用于与充气组件和/或气压检测装置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单独对正极柱的焊接缝、负极柱的焊接缝和防爆阀中的一个进行检测,能够快速确定正极柱的焊接缝或负极柱的焊接缝或防爆阀的焊接处的气密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力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格力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0112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