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磁屏蔽密闭门用活门槛结构及相应的电磁屏蔽密闭门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731433.2 | 申请日: | 2021-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974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 发明(设计)人: | 张庚申;童利红;陈海峰;郭臻;郭生刚;曹海昆;王国奇;连瑛秀;陶振宇;姚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宝源润达人防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6B1/70 | 分类号: | E06B1/7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23 | 代理人: | 王海荣;严田青 |
| 地址: | 102308 北京市门头沟区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屏蔽 密闭 活门 结构 相应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屏蔽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磁屏蔽密闭门用活门槛结构及相应的电磁屏蔽密闭门,包括:活门槛、前角钢、门框下角钢、门扇、第一竖直承压板、两个第二竖直承压板、第一单刀双簧片、两个水平承压板、第二单刀双簧片、胶条槽、蒙乃尔丝胶条以及海绵胶条,活门槛设置在门框下角钢的正上方,第一竖直承压板、两个竖直承压板平行设置在活门槛和门框下角钢之间;门扇设置在活门槛的一侧,两个水平承压板以及胶条槽自上而下设置在门扇与活门槛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屏蔽密闭门用活门槛结构及相应的电磁屏蔽密闭门,可以灵活拆卸和安装,在保证优异电磁屏蔽效果的前提下,避免了紧急疏散时门槛导致的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屏蔽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屏蔽密闭门用活门槛结构及相应的电磁屏蔽密闭门。
背景技术
现代战争是信息化条件下的高科技战争,随着设防工程信息化设备的大量应用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信息化设备的防护问题也随之得到高度重视。信息化设备作为工程内部设备,设防工程主体和口部具有相应等级的防护能力,工程主体和口部防护设备不破坏,爆炸冲击波就进入不了工程内部,因此,在核武器、常规武器作用下,信息化设备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振动和电磁脉冲破坏效应,针对性地设置隔振措施能有效地降低信息化设备处的振动加速度值,而对电磁脉冲效应则需要采取屏蔽、接地和隔离等措施,对于指挥防护工程,常用做法都是将信息化设备设置在屏蔽室内。
电磁脉冲具有无孔不入的特点,对于设防工程而言,工程主体部位的自然防护层具有一定的削弱电磁脉冲效应的能力,工程结构的钢筋网防护电磁脉冲效应效果也不错,但工程口部则成为了防护电磁脉冲效应的薄弱环节。需要安装屏蔽类防护设备(例如,电磁屏蔽密闭门或者密闭屏蔽门,该电磁屏蔽密闭门同时具有电磁屏蔽以及密闭功能。)解决这一“漏洞”。
密闭屏蔽门是将电磁屏蔽性能与密闭等性能融合的一种屏蔽类防护设备,通常安装在工程口部的最里面一道密闭门处,将工程结构钢筋网与设置屏蔽类防护设备的门框墙钢筋网连网成片,在不增加额外投资的情况下,整个工程将成为一个大的屏蔽室,信息化设备的电磁脉冲效应防护能力得到了加强,对于配置信息化设备而未设置屏蔽措施的其它工程,通过这种方法获得屏蔽防护能力意义更大。在实际应用中,目前屏蔽门下门槛只有固定门槛的形式,该形式不利于高效率疏散,当发生紧急情况需要进行疏散时,门槛的存在埋下了安全事故发生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电磁屏蔽密闭门用活门槛结构及相应的电磁屏蔽密闭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磁屏蔽密闭门用活门槛结构,包括:活门槛、前角钢、门框下角钢、门扇、多个螺栓组件、第一竖直承压板、两个第二竖直承压板、第一单刀双簧片、两个水平承压板、第二单刀双簧片、胶条槽、蒙乃尔丝胶条以及海绵胶条,其中,活门槛设置在门框下角钢的正上方,第一竖直承压板、两个竖直承压板平行设置在活门槛和门框下角钢之间;门扇设置在活门槛的一侧,两个水平承压板以及胶条槽自上而下设置在门扇与活门槛之间;第一单刀双簧片设置在两个第二竖直承压板之间;第二单刀双簧片设置在两个水平承压板之间;蒙乃尔丝胶条与海绵胶条依次设置在胶条槽的上端和下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活门槛的竖直部与门框下角钢的竖直部以及靠近门扇一侧的第二竖直承压板处于同一垂直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活门槛与门框下角钢之间通过多个螺栓组件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前角钢的竖直部与门框下角钢的竖直部重合,前角钢的水平部与海绵胶条的底部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海绵胶条的底部低于门框活门槛的水平部,高于门框下角钢的水平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蒙乃尔丝胶条填充在活门槛竖直部、水平承压板、门扇的侧端以及胶条槽形成的闭合空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宝源润达人防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宝源润达人防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7314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海底沉积物含水率原位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焊剂回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