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柱状钢结构材料运输用隔层架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679746.8 | 申请日: | 2021-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36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 发明(设计)人: | 徐慧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昆仑钢结构网架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D88/12 | 分类号: | B65D88/12;B65D90/00;B60P7/135 |
| 代理公司: | 南京聚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9 | 代理人: | 吴亚东 |
| 地址: | 221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柱状 钢结构 材料 运输 隔层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柱状钢结构材料运输用隔层架,包括支撑板和两个垂直连接于所述支撑板两端的支撑侧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分隔柱状钢材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侧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互相配合的拼接结构,若干个隔层架能够通过拼接结构堆叠连接。本实用新型属于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是提供了一种节省空间,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解决了柱状钢材在运输过程中与其他物体的碰撞带来的产品变形的问题,同时大幅降低钢材运输时产生的噪声的柱状钢结构材料运输用隔层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柱状钢结构材料运输用隔层架。
背景技术
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
目前柱状钢材(钢梁、钢柱等)运输时采用直接堆积在运输车上,这样虽然承载量大,节省了空间,但是存在以下缺陷:
1、运输路途中颠簸震荡,导致柱状钢材在运输过程中相互碰撞,使材料磨损、碰撞变形,增加后期拼接、安装难度;
2、夜间运输时因碰撞产生的噪音大,不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柱状钢结构材料运输用隔层架,能够组合拼接,节省空间,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解决了柱状钢材在运输过程中与其他物体的碰撞带来的产品变形的问题,同时大幅降低钢材运输时产生的噪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柱状钢结构材料运输用隔层架,包括支撑板和两个垂直连接于所述支撑板两端的支撑侧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分隔柱状钢材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侧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互相配合的拼接结构,若干个隔层架能够通过拼接结构堆叠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若干个等间距垂直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上的支撑杆组,每一个所述支撑杆组包括对称设于支撑板上壁两侧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端之间转动设置有辊轴,所述支撑侧板远离支撑板的一侧壁上设置有栓孔,所述辊轴上设有承托柱状钢材的绑带,所述绑带两端贯穿所述支撑侧板与所述栓孔连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辊轴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端和第二支撑杆上端。
优选地,所述拼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侧板的上端的拼接凸起和设置于所述支撑侧板的下端的拼接凹槽,所述拼接凸起与所述拼接凹槽互相配合。
优选地,材料运输用隔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的材质为尼龙。
本实用新型一种柱状钢结构材料运输用隔层架的有益效果具体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杆组将多个柱状钢材分隔开,绑带承托柱状钢材且使其悬挂于相邻的辊轴之间,解决了柱状钢材在运输过程中与其他物体的碰撞带来的产品变形的问题,同时大幅降低钢材运输时产生的噪声;
2.本实用新型中绑带两端贯穿支撑侧板与栓孔连接固定,使得绑带在每两个相邻辊轴之间的长度可调节,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柱状钢材,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
3.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侧板上的拼接凸起和拼接凹槽的匹配连接,实现多个隔层架能够通过拼接凸起和拼接凹槽在竖直方向堆叠连接,连接稳固,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昆仑钢结构网架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昆仑钢结构网架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6797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圈辐条的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自行车车圈轮组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