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跨度鱼腹梁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587696.0 | 申请日: | 2021-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51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 发明(设计)人: | 李仁民;葛立瑞;王建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东合南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深地智能建造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19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跨度 鱼腹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跨度鱼腹梁,其包括安装在支护桩上的腰梁和安装在该腰梁上的支撑架组,支撑架组包括若干个支撑架;在支撑架上安装有顶升部,顶升部包括承力件和拉索架;在承力件和拉索架之间均设置有第一保力盒和第一千斤顶;在相邻的两个拉索架之间连接有中间拉索,并在水平梁与拉索架之间连接有侧边拉索;在支撑架组的两侧均设置有一水平梁,该水平梁安装在腰梁上;第一千斤顶用于将拉索架朝远离承力件的方向推动,以张拉中间拉索和侧边拉索,产生预应力。利用腰梁使水平梁和鱼腹梁成为一个整体,预应力主要集中在拉索上,减少了腰梁的变形,鱼腹梁在较少的变形下即可提供更大的反抗力,减少了基坑侧壁的变形,提高了基坑施工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跨度鱼腹梁。
背景技术
鱼腹梁为基坑内部的一种支撑,其用于开挖面积较大的基坑,在鱼腹梁的安装过程中,一根拉索贯穿整个鱼腹梁,并对拉索的两端进行张拉,以使锚索产生预应力。由于拉索贯穿整个鱼腹梁,在对拉索的两端进行张拉时,由于摩擦力的作用,易于使拉索的支撑杆产生弯曲,造成鱼腹梁结构的不稳定。
目前,由于鱼腹梁是直接安装在基坑边缘的支护桩上,在对拉索张拉过程中,腰梁产生弯曲变形,腰梁的两端会向外产生弯曲,使腰梁两端与支护桩的连接件产生较大的内应力,需要采用高强度的连接件来保证腰梁与支护桩的稳定连接,提高了水平支撑体系的建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大跨度鱼腹梁,其包括安装在支护桩上的腰梁和安装在该腰梁上的一个支撑架组,该支撑架组包括若干个支撑架,该若干支撑架沿水平方向朝同一方向延伸;沿腰梁的长度方向,该若干支撑架间隔设置,且支撑架的长度由中间向两侧逐渐缩短;在每一支撑架上均安装有一顶升部,每一顶升部均包括一个承力件和一个拉索架,该承力件和拉索架间隔设置,该拉索架位于承力件的背离腰梁的一侧;在每一顶升部的承力件和拉索架之间均设置有第一保力盒和第一千斤顶;在相邻的两个拉索架之间连接有中间拉索,并在任一水平梁与相邻的拉索架之间连接有侧边拉索;在支撑架组的两侧均设置有一水平梁,该水平梁安装在腰梁上;
该第一千斤顶用于将拉索架朝远离承力件的方向推动,以张拉所述中间拉索和侧边拉索,产生预应力,并在完成对中间拉索和侧边拉索的张拉后,第一保力盒能够固定在承力件和拉索架之间,使拉索架经第一保力盒支撑在承力件上。
本申请中,第一保力盒和下述的第二保力盒均为一钢结构件,用于保持拉索的预应力,故称之为保力盒。本申请中,中间拉索和侧边拉索统一称为拉索。
本申请中,腰梁的两端分别被一水平梁抵压在支护桩上,通过腰梁的连接,使水平梁和鱼腹梁连接为一个整体,在对拉索进行张拉时,由于有水平梁的限制,预应力主要集中在拉索上,减少了腰梁的弯曲变形,降低了腰梁与支护桩之间连接件的内应力,随着基坑挖掘深度的增加,基坑外部的压力持续增大,鱼腹梁在较少的变形下即可提供更大的反抗力,使得基坑挖掘过程中,基坑侧壁的变形减少,保证了基坑侧壁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
利用本申请能够使单个鱼腹梁的长度达到30-50米,使单个鱼腹梁所所对应的基坑侧壁区域加大,提高基坑的安全性。在基坑侧壁变形时,其变形压力会作用在整个鱼腹梁上,当鱼腹梁的跨度较短时,会造成单个鱼腹梁的截面承受过大的压强,加大鱼腹梁的跨度,能够有效地分散所受到的变形压力,降低单个鱼腹梁的截面所承受的压强,提高基坑安全系数。
进一步,为便于固定中间拉索以及侧边拉索,每一拉索架均包括一锁固箱,每一中间拉索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一拉索头,该第一拉索头自由地穿过锁固箱的箱体后,伸入到锁固箱的内腔中,并经第一螺母锁定在锁固箱上。锁固箱优选采用整体铸造件或者焊接钢结构件。设置锁固箱后,利用锁固箱将包括中间拉索和侧边拉索在内的相邻的两根拉索连接起来,利用锁固箱来进行预应力的传递,不但可以保证鱼腹梁内预应力的均匀布置,而且还可以利用锁固箱的高强度保证支撑系统的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东合南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深地智能建造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东合南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深地智能建造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5876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戴帽机
- 下一篇:一种角度可调节的一体化钓鱼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