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铜帽刻字的全自动刻字机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558219.1 | 申请日: | 2021-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311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 发明(设计)人: | 林伟彬;林伟林;蔡佩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创超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44B5/00 | 分类号: | B44B5/00;B44B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圣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18 | 代理人: | 王宇航 |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刻字 全自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铜帽刻字的全自动刻字机,包括面板,面板的中部设有刻字机构,刻字机构包括支撑轴、冲针座、刻字轴和字模座,支撑轴设有两个,两个支撑轴垂直连接在面板的上侧,两个支撑轴的顶端连接有走位横梁,走位横梁的下侧设有两个并列设置的梯形凸起,梯形凸起的两侧与走位横梁的主体均圆弧过渡连接,走位横梁的下侧设有位于两个支撑轴之间的冲针座,冲针座的垂直方向上开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连接孔,连接孔内穿设有与梯形凸起连接的刻字轴。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用于铜帽刻字的全自动刻字机,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可以实现一台机器对同一保险丝的两端铜帽同时进行刻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帽刻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铜帽刻字的全自动刻字机。
背景技术
保险丝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管状型保险丝由铜帽和瓷管焊接而成,在焊接组装前需要在铜帽两侧刻字以及加锡,现有的刻字机采用多工位转盘形式,每工位装有一支轴,但此设备会必须要保证每支轴承都在同一中心,万一有个别轴出现磨损或间隙加大时,会产生所刻字的铜帽深浅不一,可能造成刻不上字的情况,并且现有的刻字设备存在刻字不稳定与不统一的情况,不能使每个产品都达到同一种效果和清晰度,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铜帽刻字的全自动刻字机,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可以实现一台机器对同一保险丝的两端铜帽同时进行刻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铜帽刻字的全自动刻字机,包括面板,所述面板的中部设有刻字机构,所述刻字机构的前侧设有进料机构,所述刻字机构的右侧设有动力机构;
所述刻字机构包括支撑轴、冲针座、刻字轴和字模座,所述支撑轴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轴垂直连接在所述面板的上侧,两个所述支撑轴的顶端连接有走位横梁,所述走位横梁的下侧设有两个并列设置的梯形凸起,所述梯形凸起的两侧与所述走位横梁的主体均圆弧过渡连接,所述走位横梁的下侧设有位于两个所述支撑轴之间的冲针座,所述冲针座的垂直方向上开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穿设有与所述梯形凸起连接的所述刻字轴;
所述刻字轴通过轴承与所述连接孔转动连接,所述刻字轴的上端设有锥形限位块,所述锥形限位块的尖端向上为圆弧结构,所述锥形限位块的下侧设有与所述冲针座连接的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刻字轴的外侧,所述刻字轴的下端设有移动针,所述移动针的直径小于所述刻字轴主体的直径,所述刻字轴的下侧设有走位块,所述走位块的前侧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所述字模座,所述字模座靠近所述走位块的一侧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上侧设有压块,所述卡接槽内设有刻字字模。
优选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设置在两个所述字模座之间的料槽,所述料槽的横截面为凹字形,所述料槽的进料端与圆盘振动机连接,所述料槽的出料端与所述走位块的中部连接。
优选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支撑座、变速电机、传动轮和连杆,所述电机支撑座的顶端开设有通孔,所述变速电机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支撑座的上侧,所述变速电机的转动轴贯穿所述通孔与所述传动轮连接,所述连杆的一端通过第一鱼眼轴承与所述传动轮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鱼眼轴承与所述冲针座连接。
优选的,所述梯形凸起的横面位于所述字模座的正上方,所述料槽位于两个所述梯形凸起之间的正下方。
优选的,所述支撑轴的后侧平行设置有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连接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滑动轴,所述滑动轴上套设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与所述冲针座的后侧连接。
优选的,所述面板上设有两个下料口,两个所述下料口对称设置在所述走位块的两侧。
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用于铜帽刻字的全自动刻字机,设有两个相同的梯形凸起,可以使每个铜帽刻字深浅、高低位置一致,使用两套刻字轴,并且各自安装一块刻字字模,实现两支刻字轴各自独立,实现在同一台机器,同时刻保险丝铜帽的左右认证及型号,完成同一保险丝的两端铜帽同时进行刻字,不需要两台机来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创超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创超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5582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冲击式的车轿结构
- 下一篇:一种抑尘剂搅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