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包扎带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431486.2 | 申请日: | 2021-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3053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 发明(设计)人: | 胡三莲;盛加根;孙雅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F13/00 | 分类号: | A61F13/00;A61F13/02;A61F1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沈栋栋 |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扎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包扎带,包括:指套,所述指套具备一弧面结构;第一固定带,所述第一固定带的上端与所述指套的下端的外缘相连接;第二固定带,两所述第二固定带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带的两侧相连接;护翼,两所述护翼分别与两所述第二固定带相连接。一种包扎带当用于指尖时,指套的设计能够更加贴合创口,护翼部分能够在包扎带使用时,避免产生缝隙,利于伤口的愈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扎带。
背景技术
目前包扎带用于急性小创口的止血,消炎或愈创,携带便捷,使用方便,是家庭、医院、诊所急救必备的医疗卫生材料。当人们割伤、划伤或刺伤时,通常会使用包扎带进行包裹,避免二次感染,但是目前的包扎带更加适用于表面积比较大的手部、腿部、躯干等,可以直接方便的贴上去,保护好伤口,但是等于指尖等位置进行包裹时,会产生空隙,很难完全包覆住伤口。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包扎带。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通过设计一包扎带,包括:
指套,所述指套具备一弧面结构;
第一固定带,所述第一固定带的上端与所述指套的下端的外缘相连接;
第二固定带,两所述第二固定带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带的两侧相连接;
护翼,两所述护翼分别与两所述第二固定带相连接。
上述的包扎带,其中,所述指套具有一轴向方向,所述第一固定带和/或所述第二固定带朝向所述轴向方向的一面上至少部分地设有所述止血凝胶层。
上述的包扎带,其中,两所述第二固定带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带的另一侧分别设有第一魔术黏贴带和第二魔术黏贴带,两所述第二固定带通过所述第一魔术黏贴带和所述第二魔术黏贴带可操作地连接。
上述的包扎带,其中,两所述第二固定带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带的另一侧分别设有黏贴层,两所述第二固定带通过所述黏贴层可操作地粘接。
上述的包扎带,其中,所述指套的内侧设有止血凝胶层。
上述的包扎带,其中,所述指套的下端的外缘处于同一平面内。
上述的包扎带,其中,所述护翼的上端自所述平面向上延伸。
上述的包扎带,其中,所述指套呈半球形弧面结构、半椭球形弧面结构、圆柱形弧面结构、或圆锥形弧面结构。
上述的包扎带,其中,所述指套、所述第一固定带和所述第二固定带为一体式结构。
上述的包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扎带可操作地处于展开状态和包覆状态,其中,所述包扎带处于所述包覆状态时,所述第一固定带与所述第二固定带连接,所述指套、所述第一固定带和所述第二固定带形成筒状结构,其中,所述护翼与所述指套之间密封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一种包扎带当用于指尖时能够更加贴合创口,包扎带使用时,避免产生缝隙,能够更加贴合创口,更利于伤口的愈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包扎带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包扎带包覆状态的示意图。
1、指套;2、第一固定带;3、第二固定带;4、护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未经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4314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股骨颈骨折植骨组件
- 下一篇:一种PE热缩膜制造用拌料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