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型钢混凝土框架梁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385381.8 | 申请日: | 2021-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486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月;成飞;孙凤瑜;冯纪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明月 |
| 主分类号: | E04C3/293 | 分类号: | E04C3/293 |
| 代理公司: | 济南帮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69 | 代理人: | 张华 |
| 地址: | 256300 山东省淄博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型钢 混凝土 框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型钢混凝土框架梁,用于解决现有的型钢混凝土框架梁横截面中下部受拉承受能力不足的缺陷。包括型钢梁、腰筋、箍筋、直筋,以及填充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在型钢梁的腹板和下翼板之间焊接固定三角加劲板,该三角加劲板与腹板和下翼板垂直设置,且三角加劲板高度不高于腹板高度的三分之一。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腹板和下翼板之间设置三角加劲板,不仅仅为拉筋提供固定附着点,而且,在腹板和下翼板之间形成了稳固的三角形结构,改善和提高了型钢梁中下部的抗拉能力。
技术领域
该实用新型涉及型钢混凝土框架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根据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5.4.3条,型钢混凝土框架梁截面高度大于或等于500mm时,在梁的两侧沿高度方向每隔200mm,应设置一根纵向腰筋,且腰筋与型钢间宜配置拉结钢筋。同时规定,拉结钢筋间距不宜大于600mm,且直径不宜小于8mm。
目前常规做法是:
(1)在拉筋处沿腹板高度设置加劲板,加劲板与腹板、上下翼缘均进行焊接(如图1所示);优点是结构简单,缺点是加劲板用钢量大,焊接量大,焊缝长,工厂加工不便,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都很高。
(2)在拉结钢筋处腹板直接开洞,拉筋直接穿过腹板(如图2所示),优点是省钢板材料,缺点是梁腹板被削弱,工厂开孔工序多,现场施工拉筋弯钩不能保证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CN208168160U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中,包括垂直连接的腰筋和箍筋及位于腰筋和箍筋之间的工字型的型钢梁,所述型钢梁的腹板两端沿腹板高度均固定有至少一个加劲板,所述所有加劲板的长度之和小于腹板的高度,所述加劲板上与腰筋和箍筋之间固定有多个拉筋,所述拉筋结构采用V型拉筋,该技术方案中,加劲板居中设置在腹板上,且并非是完全覆盖腹板高度,大幅度降低了加劲板的用钢量,且方便焊接。
上述技术也有一个缺点,加劲板的稳定性较差,存在加劲板变形的问题。
传统设计思路中,型钢混凝土框架梁都是采用对称设计,既要满足水平翻转面的对称,又要满足垂直翻转面的对称,因此,设计思路受限。
分析型钢混凝土框架梁的受力截面,在梁的上部主要承受压应力,梁的下部主要承受拉应力,因此,采用非对称设计手法,重点提高梁中下部的承拉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型钢混凝土框架梁,用于解决现有的型钢混凝土框架梁横截面中下部受拉承受能力不足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型钢混凝土框架梁,包括型钢梁、腰筋、箍筋、直筋,以及填充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在型钢梁的腹板和下翼板之间焊接固定三角加劲板,该三角加劲板与腹板和下翼板垂直设置,且三角加劲板高度不高于腹板高度的三分之一。
进一步地,在三角加劲板与箍筋之间设置拉筋。
进一步地,所述拉筋采用U形轮廓,该拉筋的中部焊接在所述三角加劲板上,拉筋两端与对应箍筋处的直筋捆扎。
进一步地,所述型钢梁腹板的中上部两侧分别与箍筋之间焊接拉筋。
进一步地,在腹板与型钢梁上翼板之间设置三角加劲板,以及,在三角加劲板上与箍筋之间设置至少一根拉筋。
进一步地,在腹板的中上部位置开孔,以及在开孔位置焊接圆形套筒,拉筋穿过所述开孔和圆形套筒,该拉筋的两端与对应箍筋处的直筋捆扎。
进一步地,所述三角加劲板与腹板和下翼板之间采用双面焊。
进一步地,所述三角加劲板每间隔200mm设置一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明月,未经张明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3853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气炸锅
- 下一篇:一种防水外壳及摄像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