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接器插针的全自动二次加工中心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283229.9 | 申请日: | 2021-09-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167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新春 |
| 主分类号: | H01R43/16 | 分类号: | H01R43/16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展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8 | 代理人: | 冯卫东;茅小燕 |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全自动 二次 加工 中心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插针的全自动二次加工装置。包括台架,该台架包括位于台架顶端的台面,以及位于台架中部的机柜,位于台架底端的台脚;在所述台面上固定设置有包括上料装置,滑轨装置,钻尾孔装置,打横孔装置,铣焊杯装置,去毛刺装置,缩口装置,出料装置,以及中央控制装置。中央控制系统装置通过电气系统与各机械装置或机械机构连接,并且根据预设的程序驱动各机械装置或机构以及轨道车工作,完成加工任务。真正实现了包括上料输料在内的全自动二次加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器件尤其是连接器插针的自动化加工设备,尤其是连接器插针的全自动二次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连接器插针的一种结构形式。图1一次加工后的结构,图2为二次加工后的结构。该插针用于电子设备,属于精密加工部件。现有技术的加工手段是采用分散地逐一工序加工的方式完成整个的加工过程。这种加工方式需要多次更换加工夹具人工完成,耗时费力,效率低,成本高,更由于更换不同夹具以便在不同设备上进行加工,造成加工精度不稳定,产品质量受到影响,不合格品频出。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加工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连接器插针的全自动二次加工中心将各种加工装置巧妙地聚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了包括上料输料在内的全自动二次加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连接器插针的全自动二次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台架,该台架包括位于台架顶端的台面,以及位于台架中部的机柜,位于台架底端的台脚;在所述台面上固定设置有包括上料装置,滑轨装置,钻尾孔装置,打横孔装置,铣焊杯装置,去毛刺装置,缩口装置,出料装置,以及中央控制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振动盘以及输送轨道;所述滑轨装置包括轨道以及由驱动装置驱动的轨道车,在所述轨道车上固定设有夹具机构,该夹具机构可承接输送轨道输送来的工件并固定夹持;所述滑轨装置设置于所述台面的中央区域;所述上料装置,钻尾孔装置,打横孔装置,铣焊杯装置,去毛刺装置,缩口装置依据具体情况分别设置于所述滑轨装置两侧;所述中央控制装置包括固定于台面上的操作面板以及位于所述机柜的中央控制系统装置,该中央控制系统装置根据预设的程序驱动各机械装置以及轨道车工作;所述振动盘以及所述操作面板位于台面的边或者角区域。
上述的连接器插针的全自动二次加工中心,还包括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包括机柜冷却液箱以及与其相连的冷却液管;所述轨道设有防护罩盖,所述驱动装置被防护罩盖覆盖罩护。
上述的连接器插针的全自动二次加工中心,所述输送轨道包括管道和槽道,从振动盘过来的工件先经管道输送而后进入槽道,该槽道与轨道车上的夹具机构配合,使工件进入到夹具中并被夹持。
上述的连接器插针的全自动二次加工中心,在槽道的对面还设置有挡料机构使工件排列到位准确被夹持。
上述的连接器插针的全自动二次加工中心,所述轨道车上的夹具机构设有移位、转动装置使工件可以变化位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根据需要对连接器插针进行各种全自动化加工,大大地提高了加工效率,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优良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连接器插针一次加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连接器插针二次加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插针的全自动二次加工中心的机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插针的全自动二次加工中心去掉机柜、台脚后的机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插针的全自动二次加工中心去掉机柜、台脚后的机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插针的全自动二次加工中心上料装置输送轨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新春,未经王新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2832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