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纳米气凝胶涂覆聚氨酯喷涂聚乙烯缠绕泄漏监测保温管道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246989.2 | 申请日: | 2021-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453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 发明(设计)人: | 邱华伟;邱晓霞;邱秀娟;王帅;徐广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兴邦管道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9/14 | 分类号: | F16L9/14;F16L59/02;F16L59/10;F17D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李兴林 |
| 地址: | 0641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凝胶 聚氨酯 喷涂 聚乙烯 缠绕 泄漏 监测 保温 管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纳米气凝胶涂覆聚氨酯喷涂聚乙烯缠绕泄漏监测保温管道,所述工作钢管外侧表面涂覆有纳米气凝胶层,所述纳米气凝胶层外侧表面通过喷涂的方式包覆有聚氨酯保温层,所述聚氨酯保温层外侧表面通过螺旋缠绕的方式连接有聚乙烯外护层,所述聚氨酯保温层内部横向贯穿连接有报警线,本实用新型在新型喷涂缠绕保温管道的优秀产品性能下进行进一步地升级,对现有的保温热水管道产品保温性能进行大幅的提升,结合喷涂缠绕保温管道的生产工艺,提高了保温效能,同时有效降低聚氨酯保温层聚氨酯原料的使用量,有利于节能环保;将报警线预制到保温管道里面,使得热水保温管道具有泄漏检测能力,将能源损失降到最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直埋保温管道技术领域,具体为纳米气凝胶涂覆聚氨酯喷涂聚乙烯缠绕泄漏监测保温管道。
背景技术
纳米气凝胶保温材料是根据独特加工工艺将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与无机物纺织材料复百度合型而成的这种材料,气凝胶保温材料具备传热系数低、防潮防火安全、低碳环保等优势能,是管路、机器设备墙体保温材料的挑选、隔热保温环保节能的颠覆性原材料,气凝胶是迄今为止绝热性能最好的材料,室温导热系数可抵达0.018W/(m·K),防火性能A级,传统材料厚度的1/5到1/3即可达到相同的隔热效果,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也节约了外层包覆材料,进而降低总施工成本,不含对人体有害物质;
但是目前纳米气凝胶材料受限于生产技术影响,生产形态多为毯、毡类产品,多应用于蒸汽保温管道产品,但很少直接用于预制直埋热水保温管道生产领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纳米气凝胶涂覆聚氨酯喷涂聚乙烯缠绕泄漏监测保温管道,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目前纳米气凝胶材料受限于生产技术影响,生产形态多为毯、毡类产品,多应用于蒸汽保温管道产品,使其无法直接用于预制直埋热水保温管道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纳米气凝胶涂覆聚氨酯喷涂聚乙烯缠绕泄漏监测保温管道,包括工作钢管,所述工作钢管外侧表面涂覆有纳米气凝胶层,所述纳米气凝胶层外侧表面通过喷涂的方式包覆有聚氨酯保温层,所述聚氨酯保温层外侧表面通过螺旋缠绕的方式连接有聚乙烯外护层;
所述聚氨酯保温层内部横向贯穿连接有报警线。
优选的,所述纳米气凝胶层通过喷涂的方式涂覆于经过抛丸除锈的工作钢管的表面,且纳米气凝胶层的厚度为100μm。
优选的,所述聚乙烯外护层紧密连接于聚氨酯保温层的外侧,且聚乙烯外护层内侧边端与聚氨酯保温层之间通过氰基丙稀酸乙酯保温胶紧密胶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报警线设置有多根,且多根报警线分别以圆周阵列的方式安装于聚氨酯保温层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聚乙烯外护层外侧位于工作钢管和聚氨酯保温层的端部位置处套接有包覆热熔胶套,所述包覆热熔胶套内侧边端与聚乙烯外护层外侧之间通过紧密胶接层胶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包覆热熔胶套内侧端部位于工作钢管边部位置处连接有密封挤压胶套,所述包覆热熔胶套为热缩橡胶套,且包覆热熔胶套内侧表面与聚乙烯外护层外侧紧密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突破了传统纳米气凝胶生产工艺限制,通过调制其他原材料相融合,将传统纳米气凝胶,毯、毡形态进行升级,变成油漆状态物质,以油漆状实现与保温热水管道相结合,同时保留了纳米气凝胶优秀的保温防火性能,将喷涂缠绕保温管道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与纳米气凝胶材料的优秀保温效果相结合,通过国内最为先进的喷涂缠绕保温管道生产线进行生产,极大的提高了保温管道产品的保温性能,同时降低了聚氨酯保温层以及聚乙烯外护管的单位产品投料量,使得保温管道更加节能环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兴邦管道工程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唐山兴邦管道工程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2469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