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主体及变速器的冷却水路架构及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696659.7 | 申请日: | 2021-07-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281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 发明(设计)人: | 韩向松;王冬旭;尤晓东;陈月;胡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K11/02 | 分类号: | B60K11/02;B60L58/27;F16H5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谭镇 |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主体 变速器 冷却 水路 架构 车辆 | ||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动机主体及变速器的冷却水路架构及车辆,旨在解决冷却系统无法同时满足发动机及变速器的冷却需求的问题。冷却水路架构包括:散热水路、变速器水路和发动机水路;其中,发动机水路的两端以及变速器水路的两端,均与散热水路两端连接;变速器水路上设置有第一泵体、变速器模块和第一三通阀,其中,第一泵体的输入端与散热水路连接,第一泵体的输出端与变速器模块连接;第一三通阀的串接在变速器模块远离第一泵体的一端,第一三通阀的另一个阀门通过第二三通阀与发动机水路连接,以实现通过第一三通阀控制变速器水路与发动机水路串联或并联,从而实现同时满足发动机及变速器的冷却需求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动机主体及变速器的冷却水路架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人类需要面对的重大挑战之一,混动力汽车作为一种新兴的的节能减排的技术手段,其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由于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各系统及其零部件的温度工作区间差异较大,为了维持大部分零部件需要借助外界手段将温度控制在适宜的温度区间,以确保零部件的稳定、高效工作,电驱系统、电池和发动机主体并存,可同时或者分别为整车提供动力,因此保证全工况全天候下各系统均处于最优工作温度即可保证动力系统稳定。
相关技术中,在对发动机及变速器进行冷却时往往将通过同一冷却系统进行冷却,然而发动机及变速器需要不同的冷却效果时,冷却系统无法同时满足发动机及变速器的冷却需求。
申请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主体及变速器的冷却水路架构及车辆,旨在解决冷却系统无法同时满足发动机及变速器的冷却需求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发动机主体及变速器的冷却水路架构,所述冷却水路架构包括:
散热水路、变速器水路和发动机水路;
其中,所述发动机水路的两端以及所述变速器水路的两端,均与所述散热水路两端连接,用于通过所述散热水路对所述发动机水路以及所述变速器水路进行降温;
所述变速器水路上设置有第一泵体、变速器模块和第一三通阀,
其中,所述第一泵体的输入端与所述散热水路连接,所述第一泵体的输出端与所述变速器模块连接;
所述第一三通阀的串接在所述变速器模块远离所述第一泵体的一端,所述第一三通阀的另一个阀门通过第二三通阀与所述发动机水路连接,以实现通过所述第一三通阀控制所述变速器水路与所述发动机水路串联或并联。
可选地,所述散热水路上设置有:
散热器总成;其中所述散热器总成包括散热器主体和散热器连接部,所述散热器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主体的输出端;
风冷模块;所述风冷模块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主体的一侧用于对所述散热器主体散热;
第一四通阀和副散热器;所述第一四通阀的四个阀门分别连接所述散热水路、所述变速器水路、所述散热器主体的输入端和所述副散热器的输入端;
所述副散热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散热器连接部连接,以实现所述副散热器与所述散热器主体形成并联水路。
可选地,所述发动机水路上设置有:
第二泵体、发动机主体以及热管理模块TMM;
其中,所述第二泵体的输入端与所述散热器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泵体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动机主体连接;
所述TMM设置在所述发动机主体远离所述第二泵体一侧,用于控制流经所述发动机主体的冷却水流量。
可选地,所述冷却水路架构还包括:
第二四通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966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