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经颅磁刺激的增强现实精准定位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646678.9 | 申请日: | 2021-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226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 发明(设计)人: | 陈新元;张月;朱明珠;何炳蔚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N2/04 | 分类号: | A61N2/04;A61B90/00;A61B34/30;A61B34/10 |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王美花 |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经颅磁 刺激 增强 现实 精准 定位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经颅磁刺激技术领域的一种经颅磁刺激的增强现实精准定位系统,包括机械臂、AR眼镜、定位贴、经颅磁刺激器、控制电脑、核磁共振仪和摄像头;所述机械臂,固定架设在能移动的控电柜上;所述经颅磁刺激器,固定安装在机械臂的最远端,能够通过将拍摄的核磁共振图像信息预先录入控制电脑内进行储存,将所储存的每个患者的颅内图片信息与不同的定位贴进行匹配,本装置能够通过AR眼镜就能通过读取定位贴信息,在医生的眼中投影出患者的颅内信息,然后通过机械臂控制经颅磁刺激器进行磁刺激质量,便于操作,减少刺激治疗部位错误的几率,还能通过机械臂,精准操作,确保磁刺激位置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经颅磁刺激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经颅磁刺激的增强现实精准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经颅磁刺激技术(TMS)是一种无痛、无创的绿色治疗方法,磁信号可以无衰减地透过颅骨而刺激到大脑神经,实际应用中并不局限于头脑的刺激,外周神经肌肉同样可以刺激,因此现在都叫它为“磁刺激。
随着技术的发展,具有连续可调重复刺激的经颅磁刺激(rTMS)出现,并在临床精神病、神经疾病及康复领域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它主要通过不同的频率来达到治疗目的,高频(1Hz)主要是兴奋的作用,低频(≤1Hz) 则是抑制的作用。因其无痛、非创伤的物理特性,实现人类一直以来的梦想—虚拟地损毁大脑探索脑功能及高级认知功能。
经颅磁刺激技术目前用于医疗就是针对头部受损的部位进行多次反复的经颅磁刺激,而每个人的脑部损伤位置不同,需要经颅磁刺激的部位也不相同,大脑每个部位反射的躯体控制反射区也不同,而大脑的位置分区是非常小的,稍稍位移,就变成大脑的另一个反射分区,所以经常会出现磁刺激的位置发生偏差的情况,导致治疗效果不如预期。
经颅磁刺激(TMS)技术问世以来,随着研究方法的改进和应用规模的扩大,对其作用机制的认识也不断深人。作为一种无创、安全的刺激技术,TMS 在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研究的基础上,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大量研究结果与临床实践显示,重复经磁刺激(rTMS) 对情感障碍、脑卒、神经病理性疼痛、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癫、睡眠障得等神经系统疾病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
治疗时需要用经颅磁刺激器,也就是电磁线圈对准需要治疗的点位进行精准刺激,可是这种经颅磁刺激器的引线范围和深度较小,需要非常精准的对准才能做到刺激准确达到预设治疗效果;
影响TMS的主要因素:刺激参数、线圈类型及定位、大脑皮层靶点的选择和初始状态,而且需要脉宽、频率、磁刺激角度、距离、线圈类型和靶点选择都需要相互匹配。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经颅磁刺激的增强现实精准定位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颅磁刺激的增强现实精准定位系统,能够通过将拍摄的核磁共振图像信息预先录入控制电脑内进行储存,将所储存的每个患者的颅内图片信息与不同的定位贴进行匹配,本装置能够通过AR 眼镜就能通过读取定位贴信息,在医生的眼中投影出患者的颅内信息,然后通过机械臂控制经颅磁刺激器进行磁刺激质量,便于操作,减少刺激治疗部位错误的几率,还能通过机械臂,精准操作,并且通过摄像头能够对患者头部的移动进行及时停止设备,确保磁刺激位置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经颅磁刺激的增强现实精准定位系统,包括:
机械臂、AR眼镜、定位贴、经颅磁刺激器、控制电脑、核磁共振仪和摄像头;
所述机械臂,固定架设在能移动的控电柜上;所述经颅磁刺激器,固定安装在机械臂的最远端;
所述AR眼镜,为增强现实交互的可视设备;
所述定位贴为稳定的黏贴在皮肤上的定位标记,所述定位贴有多个形状图案各不相同的识别图形,每个所述定位贴对应一个控制电脑内储存的核磁共振仪图像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州大学,未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466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型化金属腔体滤波器
- 下一篇:一种靠背椅子的后背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