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离心风机用进风口圈及应用其的离心风机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630093.8 | 申请日: | 2021-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609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 发明(设计)人: | 赵民旺;吴灵辉;程阳林;陈旭斌;马志豪;雷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F04D29/44;F04D29/66;F04D29/68 |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武支才 |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心 风机 风口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心风机用进风口圈及应用其的离心风机,进风口圈包括:包括:导流圈;整流网,连接在所述导流圈的内周壁上;所述整流网包括:固定环,至少包括沿所述导流圈的径向自内向外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导流条,包括沿所述导流圈的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导流条和第二导流条,各第一导流条和第二导流条的外端均与所述导流圈相连;各所述第一导流条的内端均与所述第一固定环连接,并整体呈辐射状布置;各所述第二导流条的内端均与所述第二固定环连接,并整体呈辐射状布置。在整流网的中部区域,仅是通过第一导流条与第一固定环连接,避免了过多导流条拥堵在整流网的中部区域造成该处区域的通气孔过小而出现阻流问题,保证了整流网的整体整流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风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心风机用进风口圈及应用其的离心风机。
背景技术
离心风机是一种重要的送风装置。由于离心风机本身进气方式不像轴流风机一样均匀进气,特别是安装在风机架箱体内后,进气区域存在较明显的漩涡,流动漩涡产生的噪声较大。
为了对离心风机的进气区域的烟气流进行导流、降低该处的流动漩涡产生的噪声,申请号为CN201920015837.1(授权公告号为CN209704924U)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离心风机的集流器,包括导流圈,导流圈包括圆环状的固定圈和导流部,导流部的内侧设置导流网,导流网包括多条径向向外呈辐射状布置的导流条和用于将各条导流条连接成整体的固定环。设置的导流网可起到整流、破涡以及对油烟过滤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风机系统的整体性能。
但上述专利的中导流圈(进风口圈)还具有一定的不足,首先,上述专利中导流网的导流条径向向外呈辐射状布置,所有导流条的内端均是连接在位于最内侧的固定环上,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该固定环附近处于的网孔过密,其阻流问题明显大于对气流的整流效果,因而,上述导流网结构未能有效改善进风口进气不均的情况,网孔过密的部分区域仍存在较明显的大型偏心漩涡,产生较大噪音,气动损失严重;其次,参见图5,为了防止运输或者运行过程中叶轮跳动过大磨蹭到,导流圈10与叶轮30的前部端圈之间设置了较大间隙A,而气流经过时流动截面突然变大,容易带来较大的流体边界层分离损失,尤其是,较大间隙也使得叶轮外侧高压气流容易通过此间隙泄露到内侧,增加了进气阻力及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有效避免气流在整流网局部区域出现阻流问题,从而保证整流网的整体上的整流效果的离心风机用进风口圈。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有效改善气流经进风口圈后因突扩导致的流体边界层分离损失的离心风机用进风口圈。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有效阻隔叶轮外侧高压气流经由进风口圈的后侧间隙向内部回流,进而降低进气阻力及噪音的进风口圈。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应用上述进风口圈的离心风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离心风机用进风口圈,用于设置在离心风机的进风口处,包括:
导流圈;
整流网,连接在所述导流圈的内周壁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网包括:
固定环,至少包括沿所述导流圈的径向自内向外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
导流条,至少包括沿所述导流圈的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导流条和第二导流条,各第一导流条和第二导流条的外端均与所述导流圈相连;各所述第一导流条的内端均与所述第一固定环连接,并整体呈辐射状布置;各所述第二导流条的内端均与所述第二固定环连接,并整体呈辐射状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300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印制板的打孔底座
- 下一篇:负载自动预充电路及预充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