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倒置式多环流微动力好氧颗粒污泥水处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436603.8 | 申请日: | 2021-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80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 发明(设计)人: | 张崭华;张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绿恒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胡炳旭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倒置 环流 微动 力好氧 颗粒 污泥 水处理 装置 | ||
倒置式多环流微动力好氧颗粒污泥水处理装置,属于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主体,设有入水部和出水部,出水部的入口端设有出水堰;第一筒体,内部形成与入水部连通的第一缺氧区;第二筒体,套设在第一筒体外部,并与第一筒体之间形成好氧区,好氧区与第一缺氧区形成水体流动的第一循环水路;第三筒体,套设在第二筒体外部,并与第二筒体之间形成第二缺氧区,第二缺氧区与好氧区形成水体流动的第二循环水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好氧区内存在重叠的第一循环水路和第二循环水路,增加了水体流动路径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从而使水体及各类微生物能够进行更充分的混合及反应,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更好的净水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倒置式多环流微动力好氧颗粒污泥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生化污水处理设备设置有缺氧区和好氧区,污水分别在好氧区内与硝化细菌作用进行硝化反应,在缺氧区内与反硝化细菌作用进行反硝化反应,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
为使得各类微生物能够交替进入对本身有利的生长环境,使微生物不会因长时间处于对自身不利的生长环境受到抑制,保持高生物活性,以对污水进行高效快速的反应,增强污水处理效果,现有的生化污水处理设备将缺氧区和好氧区连通以形成循环,使污水在缺氧区和好氧区中循环流动,以进行净水反应,但是现有技术的设备仅具有一个循环路径,即水体在设备的一个缺氧区和一个好氧区之间进行循环流动,由于循环路径单一,并且存在循环中心的水体路径短于循环外周的水体路径,导致水体的循环流动不均衡,进而影响水体进行充分的循环及反应,因此现有技术的设备由于循环路径单一且水体循环流动不充分使得净水效果较差,无法满足净水处理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生化污水处理设备由于循环路径单一且水体循环流动不充分使得净水效果较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倒置式多环流微动力好氧颗粒污泥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倒置式多环流微动力好氧颗粒污泥水处理装置,包括:
主体,设有入水部和出水部,所述出水部的入口端设有出水堰;
第一筒体,设置在所述主体内,所述第一筒体的内部形成第一缺氧区,所述第一缺氧区与所述入水部连通;
第二筒体,设置在所述主体内,且所述第二筒体套设在所述第一筒体外部,并与所述第一筒体之间形成好氧区,所述好氧区内设置有曝气器,所述好氧区与所述第一缺氧区形成水体流动的第一循环水路;
第三筒体,设置在所述主体内,且所述第三筒体套设在所述第二筒体外部,并与所述第二筒体之间形成第二缺氧区,所述第二缺氧区与所述好氧区形成水体流动的第二循环水路。
可选地,所述第三筒体与所述主体之间形成污泥回流区,所述污泥回流区与所述好氧区形成水体流动的第三循环水路。
可选地,还包括:
布水锥,设置在所述主体内,且所述第一筒体的出水口朝向所述布水锥设置,沿水体的流动方向,所述布水锥的宽度逐渐增加。
可选地,所述第三筒体包括:
倒锥部,罩设在所述第二筒体的出水端,且所述倒锥部设有水流出口;
所述倒锥部形成的空间内设有回流导板,且所述回流导板位于水体由所述第二筒体的出水端朝向所述水流出口流动的方向上。
可选地,所述回流导板倾斜设置,其靠近所述第二筒体出水端的一侧朝向所述第一筒体的进水端设置,其远离所述第二筒体出水端的一侧朝向所述倒锥部设置。
可选地,还包括:
曝气中心筒,设置在所述倒锥部的出水端,所述曝气中心筒内设有紊流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绿恒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绿恒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366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