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筋笼及其预制叠合墙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328072.0 | 申请日: | 2021-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682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 发明(设计)人: | 张猛;孙海宾;马云飞;马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筑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C5/06 | 分类号: | E04C5/06;E04B2/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51 | 代理人: | 王义刚;赖庆梧 |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筋 及其 预制 叠合 构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筋笼及其预制叠合墙构件,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钢筋网片之间设置有支撑件并形成第一空腔;钢筋网片由多个第一纵筋和多个第一横筋交叉连接组成,至少一个钢筋网片的第一横筋的两端均向第一空腔侧弯折并形成弯折部,且弯折部的端部设有向第一空腔侧弯折的第一弯钩;其中一个钢筋网片的第一弯钩钩接于对应的另一钢筋网片的最边缘第一纵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弯钩钩接固定两个钢筋网片,连接更加可靠,显著提高了钢筋笼的整体稳定性和结构强度,成笼速度更快,同时可提高构件两侧边缘的结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钢筋笼及其预制叠合墙构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迅猛,结构体系大多以实心预制结构为主,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诸多问题,如预制构件侧面出筋导致的构件生产自动化程度低,现场钢筋连接导致的质量管控困难,构件自重大导致塔吊型号大、现场吊装困难、运输不便,后浇带连接导致的模板及钢筋作业量大,人工需求量大等。在这种背景下,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应运而生,成为国家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一大方向,该结构竖向构件主要以空腔剪力墙构件为主。
目前国内剪力墙空腔构件的钢筋笼主要认为两种:一种是网片+桁架的组合,此种组合的优点是机械化程度高,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网片与桁架没有形成很好的约束,两者之间完全靠混凝土拉结,在空腔混凝土浇筑时,两侧叶板很容易被拉裂,同时钢筋没有很好约束混凝土,在大轴压比作用下两侧叶板与空腔混凝土易分离。第二种是梯子型钢筋网片+竖向第一纵筋的组合,此种组合机械化程度高,但需要梯子型成型设备先加工成梯子型网片钢筋,此设备目前尚未普及,市场上设备较少,在体系应用上受到限制;同时该方案中,布置梯子型钢筋网片之后,需要单独插入竖向第一纵筋,工序繁杂,生产效率低。
因此,如何生产一种结构强度高、成笼速度快的钢筋笼及其预制构件,是行业内的研发方向。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钢筋笼及其预制叠合墙构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筋笼,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钢筋网片之间设置有支撑件并形成第一空腔;所述钢筋网片由多个第一纵筋和多个第一横筋交叉连接组成,至少一个所述钢筋网片的所述第一横筋的两端均向所述第一空腔侧弯折并形成弯折部,且所述弯折部的端部设有向所述第一空腔侧弯折的第一弯钩;其中一个所述钢筋网片的所述第一弯钩钩接于对应的另一所述钢筋网片的最边缘第一纵筋。
采用这种结构,通过第一弯钩钩接固定两个钢筋网片,连接更加可靠,第一弯钩同时对钢筋笼的纵筋进行了约束,显著提高了钢筋笼的整体稳定性和结构强度,尤其是加强了边缘的结构强度;同时,两个钢筋网片可整体预制成型,加工钢筋笼时可以利用钢筋网片直接成型,成笼速度更快;并且,第一横筋弯折形成第一弯钩之后,不会凸出钢筋笼的两侧,使得钢筋笼的结构更加紧凑,提高了钢筋笼两侧的钢筋密度,浇筑之后,可提高构件两侧边缘的结构强度。
优选地,所述弯折部向所述第一空腔侧弯折的角度为90°,所述第一弯钩弯折的角度为20°~80°。
优选地,所述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弯钩一体成型。
优选地,两个所述钢筋网片均设有所述弯折部和所述第一弯钩,且相对的所述第一弯钩错位钩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纵筋。
优选地,两个所述钢筋网片由拉钩连接,所述拉钩的两端分别钩接于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钢筋网片对应的节点,其中所述节点为所述第一横筋和所述第一纵筋的交叉点。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的两端均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分别卡接于所述两个所述钢筋网片的所述第一纵筋或所述第一横筋,以使得所述支撑件卡接在所述两个所述钢筋网片之间。
优选地,应用于包括但不限于一字型、T型或L型钢筋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筑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一筑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280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支持多业务融合传输平台MS-OTN设备
- 下一篇:一种输液管加热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