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颌面骨整形手术组合铣刀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978137.X | 申请日: | 2021-05-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076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 发明(设计)人: | 赵贵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亚韩整形外科医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7/16 | 分类号: | A61B17/16 |
| 代理公司: | 长沙鑫泽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47 | 代理人: | 刁飞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江***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颌面骨 整形手术 组合 铣刀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整形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颌面骨整形手术组合铣刀,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颌面骨整形手术过程中,打磨的骨碎渣难以清理回收的问题。一种颌面骨整形手术组合铣刀,包括铣刀,铣刀的打磨端面外套设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为内部中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整形手术过程中,铣刀的打磨面与不规则的颌面骨接触打磨,铣刀两侧的活动管弹性相抵,打磨的骨碎渣崩在活动管内,最后经吸泵回收到回收腔内,从而实现了颌面骨在打磨时骨碎渣最大程度的回收,大大节省了磨骨结束后,骨碎渣回收的时间,缩短了颌面骨整形手术的时间,大大降低了骨碎渣残留在肉内难以清理,造成后期口内发炎的情况发生,提高了组合式铣刀的使用性和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整形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颌面骨整形手术组合铣刀。
背景技术
随着颌面骨整形手术的逐步完善,现有大多采用内切口的方式,使得面部神经层和颌面骨之间隔着一层肌肉。而在内切口的过程中,需要整形人的口中进行,故而铣刀在磨骨时,骨碎片会在整形人口中,操作者需要在磨骨结束后,对口内废渣进行清理,避免引发炎症。
然而,铣刀在磨骨时高速转动,所崩出的骨碎渣飞出速度也是非常之快,而口中的肉质比较柔软,难免会存在一些骨碎片嵌在肉内难以取出;
故而,现提出一种颌面骨整形手术组合铣刀,通过设置一种可回收骨碎渣的防护罩与铣刀组合,实现在铣刀磨骨时,骨碎渣回收至防护罩内,也节省操作者后期再次清理的时间,缩短了整形的时间,同时也降低了整形人后期因骨碎渣口内发炎的情况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颌面骨整形手术组合铣刀,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颌面骨整形手术过程中,打磨的骨碎渣难以清理回收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铣刀的驱动端安装有转动轴,所述固定筒内固定连接有隔套,所述隔套内与固定筒的内壁形成活动腔,所述转动轴设置在活动腔内,所述回收腔为隔套外与固定筒内壁之间形成的空腔。
优选的,所述固定筒的外径与铣刀的最大外径相同,所述固定筒、隔套和转动轴均同轴心线。
优选的,所述回收腔的外壁开设有多个回收口,所述螺筒由防护罩外旋入至与回收口螺纹锁紧,所述螺筒的外壁为螺纹结构,所述螺筒的竖剖截面为开口朝向回收口的U形结构,所述螺筒的外壁上开设有与防护罩内连通的侧口。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正对于铣刀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卡座,所述卡座内嵌设有滚珠,所述铣刀的端面上开设有弧形凹槽,所述螺筒与回收口卡紧时,滚珠限位在弧形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活动管的外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防护罩的延伸端内侧均开设有用于两组限位块弧形限位滑动的限位槽,所述活动管的外壁与防护罩的内壁贴合,所述限位槽内设置有弹力绳,以用于连接对应的限位槽和对应的限位块,所述弹力绳外套设有弹簧。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整形手术过程中,铣刀的打磨面与不规则的颌面骨接触打磨,铣刀两侧的活动管弹性相抵,打磨的骨碎渣崩在活动管内,最后经吸泵回收到回收腔内,从而实现了颌面骨在打磨时骨碎渣最大程度的回收,大大节省了磨骨结束后,骨碎渣回收的时间,缩短了颌面骨整形手术的时间,大大降低了骨碎渣残留在肉内难以清理,造成后期口内发炎的情况发生,提高了组合式铣刀的使用性和实用性。
2.通过螺筒与回收口的安装,对滚珠与弧形凹槽的卡合进行限位,使得防护罩与铣刀之间配合更加稳定,该组合式的安装结构,便于防护罩的单独回收清洗,使得防护罩可多次使用,降低了组合式铣刀清洁不干净,造成整形者口内发炎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亚韩整形外科医院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亚韩整形外科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781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