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木-混凝土组合楼板及用于木-混凝土组合楼板的剪力连接件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877264.0 | 申请日: | 2021-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118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 发明(设计)人: | 王卓琳;陈玲珠;陈溪;许清风;郑乔文;张富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建科预应力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B5/38 | 分类号: | E04B5/38;E04B5/40;E04B1/48;E04B1/49;E04C2/2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王一琦 |
| 地址: | 20003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组合 楼板 用于 剪力 连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木‑混凝土组合楼板及用于木‑混凝土组合楼板的剪力连接件。一种用于木‑混凝土组合楼板的剪力连接件,包括钢板、栓钉、自攻螺丝;钢板一侧与多个栓钉垂直固定,另一侧与多个自攻螺丝垂直固定。使用剪力连接件的木‑混凝土组合楼板,自攻螺丝与木构件连接,栓钉埋入现浇混凝土中。本实用新型用于木‑混凝土组合楼板的剪力连接件通过钢板将几个栓钉连成一体,通过自攻螺丝与木构件连接,栓钉埋入现浇混凝土中,栓钉与钢板采用焊接连接,充分利用栓钉的抗剪性能和自攻螺丝与木构件连接的便利性,力学性能较好;与现有自攻螺丝连接件相比,强度和刚度较大,且施工便利,一致性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木-混凝土组合楼板及用于木-混凝土组合楼板的剪力连接件,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通过剪力连接件将钢梁与混凝土板连接形成的组合结构能充分发挥钢材的抗拉性能和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因此,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工程实践中应用越来越多。木材是一种各向异性材料,顺纹抗拉强度大于抗压强度且木材的刚度较低,大大限制了木结构的跨度,降低了材料的利用效率。将木梁或木板与混凝土板连接形成木-混凝土组合结构能大大提高构件的强度和刚度,发挥木材和混凝土的优势。
木-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性能取决于剪力连接件的性能。目前,国内外不少学者提出了带凹槽螺钉连接件、圆钢管连接件、自攻螺丝连接件等,其中带凹槽螺钉连接件是指在木构件上开凹槽,凹槽内打自攻螺丝,然后浇筑混凝土,强度和刚度较大,主要适用于木梁与混凝土板的连接;圆钢管连接件是指在木构件上开圆槽,将圆钢管插入圆槽内,强度和刚度较大,主要适用于木梁与混凝土板的连接;而自攻螺丝连接件是指直接在木构件上打自攻螺丝,强度和刚度虽然较小,但实施成本较低,问题是需要自攻螺钉的数量较多。
由于木-混凝土组合楼板界面传递的剪力与木-混凝土组合梁相比较小,剪力连接件需要的强度较小,现有技术尚缺乏与木-混凝土组合楼板相适应的高效剪力连接件,因此,如何针对木-混凝土组合楼板,设计一种剪力连接件,解决自攻螺钉的数量多,实施过程麻烦,一致性较差的技术问题,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木-混凝土组合楼板相适应的高效剪力连接件,解决现有的木-混凝土组合结构中自攻螺丝连接件的自攻螺钉的数量多,实施过程麻烦,一致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木-混凝土组合楼板的剪力连接件,包括钢板1、栓钉2、自攻螺丝3;所述钢板1一侧与多个栓钉的垂直固定,另一侧与多个自攻螺丝3垂直固定。
优选的,所述自攻螺丝3在钢板1的正投影面上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栓钉2在钢板1的正投影面上均匀分布。
优选的,栓钉2与钢板1采用焊接连接。
优选的,钢板1的厚度为6mm~10mm,宽度为100mm~150mm;栓钉2的数量为3-5个,直径为8mm-13mm,长度不少于30mm,间距为80mm。
进一步的,自攻螺丝3的数量为栓钉2的数量加1后的2倍,直径为6mm~10mm,长度不少于直径的10倍,间距为80mm。
更进一步的,钢板1的开孔数量与自攻螺丝3数量相同,开孔直径不少于自攻螺丝3直径加1mm,自攻螺丝3尖端插入所述开孔中,尾端受所述钢板1的限位。
一种木-混凝土组合楼板,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剪力连接件,所述自攻螺丝3与木构件连接,栓钉2埋入现浇混凝土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用于木-混凝土组合楼板的剪力连接件通过钢板将几个栓钉连成一体,通过自攻螺丝与木构件连接,栓钉埋入现浇混凝土中,栓钉与钢板采用焊接连接,充分利用栓钉的抗剪性能和自攻螺丝与木构件连接的便利性,力学性能较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建科预应力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建科预应力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772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应力钢束张拉实施装置
- 下一篇:车辆的制动钳总成以及车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