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回缩安全式注射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819435.4 | 申请日: | 2021-04-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240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赵继龙;成威;田晓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新华安得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M5/178 | 分类号: | A61M5/178;A61M5/32 |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胡莹 |
| 地址: | 255086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安全 注射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回缩安全式注射器,包括外套、钢针总成和芯杆总成;钢针总成包括钢针、弹性件和可回缩针座,钢针安装在可回缩针座上,可回缩针座通过锁合结构与外套锁合,对应锁合结构设有解锁结构,呈压缩状态的弹性件安装在可回缩针座顶端与外套内顶部之间的腔体中;芯杆总成包括芯杆和可回缩芯盖,芯杆内部有空腔,可回缩芯盖将空腔的上端口封堵,可回缩芯盖顶部具有第一凸台,可回缩针座底部开设有与第一凸台相对应的第一凹槽。注射完毕后,启动解锁结构,可回缩针座与外套脱离,呈压缩状态的弹性件复位,钢针总成与可回缩芯盖弹至芯杆的空腔中,以防操作者被使用过的注射针刺伤,避免交叉感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回缩安全式注射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与注射器或人体动脉血样采集器配套使用的通常是普通型注射针,由针管、底座和护帽组成。当注射针使用过后,医护人员需要将用过的注射针头重新装入护帽后丢弃,此时稍有不慎手指即会被刺伤,同时也增加了医护人员感染相关疾病的风险;另外,这种护帽没有锁死结构,容易滑脱,在进行垃圾清理时也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容易对清理人员造成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操作者被使用过的注射针刺伤、避免交叉感染的自动回缩安全式注射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回缩安全式注射器包括外套、钢针总成和芯杆总成;
外套顶端具有钢针穿出孔,其内部具有顶部腔和下部腔,顶部腔直径小于下部腔直径;
钢针总成包括钢针、弹性件和可回缩针座;钢针安装在可回缩针座上,其从外套顶端的钢针穿出孔中穿出;可回缩针座的上部装配在外套的顶部腔中且通过锁合结构与外套锁合,对应锁合结构设有解除其锁合功能用的解锁结构,可回缩针座的顶端与外套内顶部之间留有腔体,呈压缩状态的弹性件安装在所述腔体中;
芯杆总成包括芯杆和可回缩芯盖,芯杆顶部的外周套装有胶塞,芯杆内部有具有收纳钢针总成用的空腔,芯杆的尾部为实心手持端,可回缩芯盖位于所述空腔的顶部且将所述空腔的上端口封堵,可回缩芯盖的顶部具有凸出于其顶部平面的第一凸台,可回缩针座底部开设有与第一凸台相对应的第一凹槽,第一凸台外径小于第一凹槽内径;
注射完毕后,启动解锁结构,可回缩针座与外套脱离(即锁合结构的锁合功能被解除),呈压缩状态的弹性件复位,钢针总成与可回缩芯盖弹至芯杆的空腔中,以实现钢针的回缩,以防止操作者被使用过的注射针刺伤。
优选的,可回缩芯盖的侧壁上开有第一环形槽,第一环形槽中安装第一密封圈,通过第一密封圈来确保可回缩芯盖与芯杆内壁之间的密封装配。
优选的,第一凸台的顶部呈圆锥状,呈圆锥状的第一凸台更容易与可回缩针座底部的第一凹槽进行装配。
本实用新型中的锁合结构和解锁结构采用以下优选方案:
锁合结构包括设置于可回缩针座的下部侧壁上的第一凸起以及设置于外套的顶部腔内壁上的台阶状导向楞,第一凸起卡在台阶状导向楞的台阶处(通过台阶阻挡第一凸起下移),实现可回缩针座与外套的锁合;可回缩针座上具有能够防止其下部上移至外套的顶部腔中的限位结构;
与锁合结构对应设置的解锁结构包括解锁环和设置于可回缩针座的下部外壁上的转向槽;解锁环位于外套的下部腔的上部,其与外套内壁保持密封装配且与外套之间不发生相对转动;解锁环安装在可回缩针座的下部,其内壁上设有第二凸起,第二凸起位于转向槽中且能够沿转向槽移动,解锁环的下部与可回缩针座保持密封装配;
向上推动芯杆,解锁环随之上移,解锁环上的第二凸起沿转向槽运动,带动可回缩针座转动,当第二凸起运动至转向槽末端时,解锁环与可回缩针座脱离,与此同时,可回缩针座的第一凸起与台阶状导向楞的台阶脱离,锁合结构的锁合功能被解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新华安得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新华安得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194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